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ai画-画爱莎公主-画爱心的简单方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069
发表于 2025-4-7 02: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最先在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上发布。在此处,我们将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以及态度呈现出来。

生逢 AI 处于寒武纪大爆发的时代,每天睁开眼,就会有这样的错觉,仿佛明天就要提着桶去下岗了。

不过,在 AI 夺走人类的工作之前,是人类先一步找到了压榨 AI 以获取财富的方法。

最近,一种全新的漫画形式正在刷新出版界的认知:

人类负责进行故事的创作,AI 负责充当画师。这种之前从未见过的“速成漫画”竟然也能够出版并且赚钱了。

一份炸猪排定食的价钱是 1280 日元,我用这些钱买下了《赛博朋克桃太郎》。

封面上,有一个亚洲少年。这个少年的风格是油彩的。他凝望着画面之外。他的头发是粉色的。那粉色的头发就好像是在铁灰色背景上的霓虹。

一百年后,这本漫画书或许会被放置在博物馆中。它会与苹果初代机相伴,一同标记出数字时代的某些重要节点。

现在,它是日本第一部被正式出版的 AI 作画漫画单行本,并且在 3 月 9 日刚刚新鲜上市。

一共147页,散发着刚下印刷机的油墨芬芳。

说它是 AI 作画漫画而非 AI 漫画,原因在于《赛博朋克桃太郎》并非全部由 AI 创作。

所有图像出自AI之手,故事脚本与分镜则由人类提供。

它的人类作者是一位热爱尝鲜的科幻漫画作家。AI 作者是一个不久前刚刚发布了 V5 版本,目前正处于风头正劲状态的图像生成人工智能。

最初,只是把它当做游戏之作发表在上。

没想到,流量女神很快就来了。它就像一支电音神曲坐上了火箭一样,在网上不受控制地疯狂传播,并且很快就引来了出版社的关注。

的推特账号,正在连载一部新的AI作画漫画

故事开始于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台词:

你是否想象过:每晚陷入沉睡 5 分钟后,宇宙就会终结;每早睁开眼睛前 5 分钟,宇宙又会重生。那么,“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段台词响起时,一名少年在贫民窟的夜晚中踉跄着现身。在他的身后,那俗艳的霓虹被模糊成了一盘肮脏的调色。

他是主角桃太郎,原本是一具应该被清洁机器人处理掉的没有名字的男尸。然而,却阴差阳错地被从事着非法人体生意的老公公老婆婆捡回了家。

因为叫“桃太郎”,所以讲述的自然是桃太郎的经典故事,只是这一次的舞台被放置在了近未来的赛博朋克背景之下。

在赛博朋克化的“新冈山”,人类将自己的原装大脑用电子大脑进行了替换,并且集体实现了大脑的“电脑化”。

科技巨头 ONI 掌握了电子脑技术,它成为了实际上的统治者。社会的贫富差距急剧地拉大了,无数新型的灰色产业在城市边缘的贫民窟中滋生了出来。

在这里,住着一对老夫妇。

他们就像传统的桃太郎民间故事一样,分别以砍柴和浣洗为生。

老公公砍的是电子柴,并且每天都通过黑客技术去钻政府以及大企业的空子。

老婆婆清洗的是钞票,她通过经营一家地下脱衣舞酒场来为当地的灰色产业进行洗钱行为。

老婆婆为了方便洗钱,习惯去购买非法的“脑死亡”人体。然后,老公公会将这些人体重新接入电子脑并进行编程,接着,他们就把这些人体当作廉价的脱衣舞人偶来使用。

有一天,运送“活尸”的运输舱提前抵达了。在运输舱中躺着的,不是适合制作舞女的人体,而是一个有着粉色头发的神秘少年。

他失去了全部记忆,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

他的大脑一贫如洗,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他身上携带着一个价值巨大的宝藏。

那是 ONI 公司传说中最为先进的秘密武器“KBY”。它是一种全新的程序。传说中拥有它就能够拥有世界的支配权。

为何如此重要的宝藏会在少年身上?他究竟是谁?

老夫妇能否借助少年的力量找回失踪的女儿?女儿是为寻找 KBY 而失踪的。

老夫妇收留了失忆的少年,之后给这个少年起名为“桃太郎”,于是一段传奇故事便开始了。

背景故事听起来令人兴奋。然而,《赛博朋克桃太郎》距离一部成熟的漫画还相差甚远。

故事没有问题,脚本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AI负责的画面。

整部漫画仿佛一个臆想患者的怪梦,一不留神就会崩坏。



主人公的面容无法被掌控。上一格画面中,他或许是有着些许雀斑的倔强街头仔;而下一格画面里,他则变成了大鼻子的韩流少年。

区分人物全靠作者设定的“识别锚点”:

白胡子的是黑人,他是老公公;银发的是白人,她是老婆婆;粉头发的是桃太郎;狼耳的女郎是警察,她叫“小狗”。

对于要求不高的读者来说,这种画风并不影响理解。

就如同一本故事书的语序混乱不堪,乍一看像是在胡乱言语,然而在大脑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是能够自动予以纠正的。

但对于一部漫画来说,这样的画功无疑是不及格的。

正如一些读者的吐槽:

这么好的世界观设定,还有这么好的台词,实在是很可惜,被 AI 给画毁了。角色的脸不断地变来变去,读起来非常费劲。要是能够出一个漫画家手作版的话,我肯定愿意再次去读一遍。

在日本这个漫画之国,人们一方面痛骂 AI 绘画没有灵魂,另一方面又因《赛博朋克桃太郎》而内心蠢动。

试问有哪个小朋友未曾梦想过成为漫画家,将每天的奇思妙想绘制成小画书呢?只是因为手残,那满腔的雄心壮志都夭折了,只能留下几只乌龟在数学书上涂鸦并引颈长鸣。

现在,只需敲敲键盘,然后提供几个提示词,就能够收获一位既免费又神速的绘画助手。

AI 速成漫画具有优势,相比之下,那些在作画方面存在的瑕疵就不那么致命了。

“我也想试试!”

在漫画单行本结尾,公开了他的漫画制作过程。

与传统的漫画手绘作坊相比,这更像是一场人与AI的探戈共舞。

首先确定故事与人物,然后在中创建画面。

输入关键词,例如“粉头发”“亚洲少年”“赛博朋克”“机车外套”“漫画风”,你便会获得一系列桃太郎的画像。

从其中挑选出最满意的,将其进行放大处理,对其进行细化,接着为它增添能够表示不同情绪的新的提示词,从而生成新的图像,最后把这些新图像积累到素材库中。

首先准备好分镜,接着依据不同分镜所要求的画面,让 AI 生成相应的图像。

首先把 AI 画好的图像利用漫画软件进行剪辑。接着将剪辑好的图像放置到页面当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部完整的漫画。

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事情是提供提示词以及调整提示词,而最为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作画工作全部由 AI 来完成。

想象一下,这部漫画如同一份美味的披萨。人类作者如同撒上各种美味佐料的人,而 AI 作画师则如同把这些佐料融入披萨饼上的人,最终烘烤出了一部让人垂涎欲滴的作品。

从日本传统的漫画生产流程来类比的话,你可以把 AI 当作是作者所聘请的原画助手。

只不过这位助手实在太过天才横溢,所以非常不听指挥。

去年开始创作《赛博朋克桃太郎》,那时他使用的绘画 AI 是 V3 版本。

众所周知,彼时AI有几大经典问题。

一是画手时画不好,就如同一位在课堂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艺考生,每当到了画手的这个环节,不是画出了多根手指头,就是胡乱涂抹一通。

一是无法确保生成角色具有连贯性,当使用相同的提示词,例如“金发美女”时,每次生成的面容都会全然不同。 二是难以保障生成的角色保持连续性,倘若运用同样的提示词,像“金发美女”这般,每一次所生成的面容皆会不一样。 三是没法保证生成的角色具备连续性,使用相同的提示词,比如“金发美女”,每次生成的面容都各不相同。 四是难以保证生成的角色有连续性,在使用相同提示词“金发美女”的情况下,每次生成的面容均不相同。 五是无法保障生成的角色保持连贯性,使用同样的提示词“金发美女”时,每次生成的面容都不一样。

三是在图像的整体把控方面能力较弱。单独绘制面部时或许能够表现出色,然而一旦要绘制全身像,就很容易出现面容崩毁的情况。

所以,只能不断调整驱使AI的“咒语”来规避问题。

他将这一过程称作“拧扭蛋机”。你做好了所有能做的准备,对于 AI 将会生成什么有个大致的预期,然后就只能把它交给命运了。

当实在调整不了的时候,很坦然地选择摆烂:

技术的能力是有局限的,而我已经发挥出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致。我相信,即便一张图片没有脸且是裸体的,也不会对读者理解剧情产生影响。

《赛博朋克桃太郎》距离完美尚有很大差距,不过它展现出了一种未来的走向。

一个不会画画但会讲故事的人,有可能成为漫画家吗?

现在可能了。

从产生念头到全部完成,一部有着 110 页的全彩漫画,借助 AI 助手的力量,仅仅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

即使没有接受过一天美术教育,也可能成为速成漫画家。



不过,与此同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被摆上桌面——

这种依赖AI生成的速成漫画,配拥有版权吗?

这个问题已经有国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3 月 16 日,美国版权局作出了宣布。该宣布指出,AI 自动生成的作品是不受版权法保护的。

美国漫画作品《Zarya of the Dawn》此前已获得版权保护,现在其版权也被收回了。

这部漫画是由生成的,是某个人的作品。去年,它因为成功申请到了版权保护而在一段时间内很是引人注目。

没想到,高兴的日子还没持续两天呢,版权局就改变了主意,并且指出输出的作品里不存在人类撰写的元素,正因如此,该作品不能获得版权保护。

不过在日本,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速成漫画依旧在版权法的伞下。

他们的理解是:速成漫画大概就相当于一个剧本作者找了一位作画助手。

在日本漫画界,这种创作模式早已是常规操作。

举例而言,“爱的战士”虚渊玄身为一名手残的编剧,常常在写完剧本之后联系画风相符的漫画家,让对方依据脚本来创作漫画。

《食梦者》里有故事大王高木秋人,还有漫画能手真城最高,他们是这样的一对组合。

即使是画功了得的职业漫画家也会聘请一些作画助手。

周更的漫画制作周期很紧张,很多知名漫画家本人会完成分镜以及重要画面的线稿,而阴影、背景和上色这些工作则交给助手去做。

所以,日本读者关注的重点并非是鸡蛋到底由哪只鸡产下,而是鸡蛋的味道是否良好。

《Zarya of the Dawn》的版权被取消后,作者基于相似的理由进行了抗辩。

她的律师指出,自动生成了图片。这种自动生成图片的行为,是受到漫画家提示词的驱动。图片生成之后,漫画家需要选择图片,并且组成漫画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人类独有的创造性”。

正如猴子拿相机拍摄的照片不能取得版权,而人类可以一样。

重要的不是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谁在使用。

说到底,争论的还是AI协助作品中“人的含量”的问题。

美国版权局在其随后发布的《AI 生成作品的版权申请指南》里进行了反驳,称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人认为人类提供“提示词”意味着人类在创作过程中有了介入。然而从结果方面来看,输出的结果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正因如此,不能将其算作人类的创作。

不过,这一分析看起来颇有道理。然而,随着近日 V5 的发布,这一分析渐渐有点站不住脚了。

V5 优化算法之后,提示词的输出结果变得更加稳定了,也变得更加可控了,这无疑是在对美国版权局的理论立足之处发起挑战。

下面的图是 V3 版本生成的地下脱衣酒吧场景,上面的图是 V5 版本生成的地下脱衣酒吧场景,能够看出精度有所提升

这只是半年时间内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谁都无法确切知晓,接下来 AI 绘画将会以何种速度持续进行进化。

AI 生成的图像能够像 PS 的画笔那样精准,在这种情况下,版权法应当如何去区分人和工具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到底哪个更重呢?

2020 年的 AI 漫画,是以手冢治虫原稿作为训练库生成出来的,并且没有遭遇版权方面的质疑。

如今我们面临着 AI 版权方面的困境,这就如同《赛博朋克桃太郎》里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实验。

如果现在有发明了一个机械神经元。你将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替换为机械神经元。那么这个大脑还是你原本的原装大脑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几千万个神经元当中更换掉一个,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根本不值一提。

那么如果进一步,替换掉十分之一的神经元呢?

这应该还是你的大脑。

再进一步,替换掉一半、替换掉全部呢?

你的思维、记忆和灵魂,还是原来的那个吗?

这是 AI 的可怕之处,它使得智识与思考的边界变得模糊,让我们必须面对几千年来一直都在追问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过——

“人”究竟是什么?

“人的含量”又该如何定义?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01:55 , Processed in 0.0823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