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公考编岗位-公共事业管理属于什么大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959
发表于 2025-4-8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0 年,我国政府大力加强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使得公共事业取得了惊人进步,进而有效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公共事业包含的内容与国外相比多种多样且愈加复杂。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水供给、电供给、煤气供给、热供给等方面。同时还有交通状况、污水情况、市政建设、路桥修建、环境卫生以及城市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时代在发展,我国公共事业的各项指标持续增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加,90 年代是 2.1 亿平方米,到 2008 年增长到 34.9 亿平方米,增长率为 16.9%/年;天然气的供给量从原来的 64.2 亿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 368 亿平方米,增长率是 10.2%/年;公共交通运营数量从 6.2 万辆增加到 37.2 万辆,增长率为 10.5%/年。同时,城市道路的范围增长率大多达到了 9%/年。城市排水管道的长度增长率大多达到了 9%/年。燃气的普及程度增长率大多达到了 9%/年。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我国对公共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垄断状况逐步得到改变,各种企业得以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中。这使得企业间产生了巨大的竞争。通过这样的竞争,能够有效地摆脱政府财政方面的威胁,还能调动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将全新的创新理念融合到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时代在变化,全球社会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我国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机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也在扩张。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理念,这是由于经济计划的深远影响。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带有社会福利和公益性,没有充分展现出其商品的市场性质和商品性。这些意识是在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形成的,充分体现了传统公共事业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事业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制约了公共事业商品化的发展,同时也对“非事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经济快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需进一步拓展,因无先前经验支撑,所以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时,大多采取“实验性改革”方法,且目标不确定。改革模式不明确,没有进行清晰的划分,也未对“证事”中的权责利关系加以调整,所以在简政放权方面显得杂乱无章。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具有自发性,这导致它不能改变传统的事业。同时,它对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进行解决。并且,它对于政事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这些因素使得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职能变得模糊不清,进而使得体制出现混乱和矛盾。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需大量财力作基础,如变更公交车辆、构建管网工程、进行城市供水供热、整修燃气管网以及维修广场等。然而,我国公共事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支持,缺乏全方位融资渠道,极易出现财力不充足的情况,目前建设正处于这种财力不充足的状态。我国公共事业在很多时候呈现出负债的状况。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这对各个项目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整体来看,实体公共事业管理方面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在网络中的虚拟公共事业管理也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国际互联网中的跨国公共事业管理同样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即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政府能力存在局限,难以对新生事物和技术做出及时反应,且工作主动性不足,尤其体现在管理制度方面,未能调动人们规范管理的意识与积极性;二是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公共事业范围得以拓展,引发了一些工作不对称的问题,这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应对策



转变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思维方法与理论技术的融合。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改革观念,凭借观念的创新来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与改革。首先,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其次,把创新观念从“命令”转变为“服务”,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公共事业在发展,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城市为基础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树立发展意识,采用人本和服务的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人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这样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注重引入市场化机制。明确其中的产权,划分权责利,接着依据市场规律推动人力、财力以及物品的自由流动,以此实现其中的价值,推动我国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所以,要建立并健全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注重将市场机制引入其中,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等相关事业都需具备多种职能与作用,现今很多活动正朝市场化方向发展。因此,要持续加快公共事业管理的商品化进程,构建完善的科学技术市场、教育市场、文化市场、体育市场和卫生市场等,以此不断拓展公共事业的发展空间,为人们找到更多的发挥空间。

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后,能有效实现公共事业产品的商业化与市场化,还能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模式,让公共事业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里。并且,需要改变传统公共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与范围,构建自主化的经营体系,逐步迈向市场化。要改变以往的市场垄断形态,取缔一些不合理且不科学的经营限制,以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规范化。对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进行全面的改革,让公共事业的发展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结构逐渐被现在的社会管理网络结构所替代。将直接管理的方式转变为间接管理的方法,这种转变起到了循序渐进的作用。

第一,在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需依法进行。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助法律手段,以此让公共职业更加合理化。

第二是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如今的管理方式正逐步朝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既乐意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间接调控,又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以此来更好地开展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在公共事业管理进行改革时,政府需发挥作用。其一,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其二,发挥监管作用。通过这些作用,为公共事业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管理秩序得以规范化,使公共事业能够融入市场运作机制,并且设定市场准入和清除的相关规定等。

特别是在产品的服务和供给方面,政府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控。

(四)强化监管力度。

第一,要将相关的法律制度加以完善。明确政府的监督地位,同时对监管的范围进行划分。政府进行监管的主要方面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形式的合理性,而非对公共事业日常运作情况的监管。

第二,要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行政活动更加公开透明,让社会大众能够对公共事物进行评价。



第三,要不断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自律体系。需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凭借此机制对公共事业进行合理评价。因此,要持续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制度,开展专业评价,保证结果公平公正,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公共事业中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四,要对公共管理事业中的活动进行法律化建设。顺应公共事业的发展形势,需对公共事业中的活动进行法律化处理,以增强公共事业管理的合理性,并且要严格执行,让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变得合理化,促使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实现有效变革。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公共事业管理涵盖多方面内容,故而要重视对公共事业管理中人才的培育。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对政治、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有所涉猎;要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同时掌握世界的发展动态;接着,还需要加强办事效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和观念的创新。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的管理人员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以及身体素养。要培养兼具知识综合型与技术综合型的人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既需拥有专业技能知识,又要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对其中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这样能让公共事业管理更趋合理化与规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便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

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在 2016 年出版了第三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行。

蓝志勇的《现代公共管理的理性思考》于 2014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苗丽静于 2014 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公共事业管理新论》。

潘福林和张智利编写了《管理学原理》这本书,该书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 2010 年。

期刊:刘长江所著的《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冲突关系研究》发表于《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年第 12 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4 21:07 , Processed in 0.0849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