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山东建筑大学校史馆-山东建筑大学老照片-山东建筑大学校史馆介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983
发表于 2025-4-11 11: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生百计资之工,

世界科学趋大同。

我不努力斯愚蒙。

复兴我国宜有新国风,

愿我同学肩之我躬。

——《北京建筑大学校歌》

历时大半年改造升级

本学期北京建筑大学校史馆

在昂扬奋进的校歌声中全新亮相

“京师始创”“高工崛起”“建筑兴邦”

“建功立业”“发展壮大”“志存高远”

六个章节、5万余字文稿

300余幅图片、200余件实物

焕然一新的展陈立体呈现了

学校百余年的辉煌办学历程

恢弘的百年校史中有哪些峥嵘岁月?

升级的展馆里添置了什么镇馆之宝?

跟随官微的镜头一起来探访吧!

六大章节串联百十载恢弘校史

展陈布置一新,它是对百年校史的全面梳理,同时也是对百年老校厚重底蕴的深刻阐释。

整个展览被分成六个章节,其一为“京师始创”;其二是“高工崛起”;其三为“建筑兴邦”;其四是“建功立业”;其五是“发展壮大”;其六是“志存高远”。

1907 年至 1933 年期间得以展现。学校的前身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有着实业报国的初心,也弘扬着匠人精神。

1933 年至 1949 年期间,学校在第二章节展现出砥砺开拓的态势。学校增设了土木工程科,这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地下党支部,为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贡献了力量。

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出了国家急需的人才。

师生同心协力共同建设校园。

1977 年至 2012 年期间,学校开启了本科教育的新篇章。学校广育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科技成果也脱颖而出,同时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2013 年至今,学校进行了更名,成为了大学,并且成为了省部级共建高校,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在第六章节志存高远中得以展现。



北建大党委常委孙冬梅介绍,文发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也为其一员。她指出,展陈的一个重要亮点在于,对学校在办学历程以及办学思想方面的文化特色进行了精心提炼。这些文化特色包含开办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校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以及在服务国家城乡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清末民初时期,存在着内忧外患的情况。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局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包括废除科举、兴办西学、创办实业以及谋求救亡等。1904 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实业学堂通则》,把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到了官方的学制体系当中,并且将其称作实业学堂。1906 年,清政府设立了京师督学局。为促进初级实业教育,以应对民生生计的艰难状况,1907 年成立了京师初等工业学堂。这便是北建大百年校史的起始篇章。可以讲,学校自成立伊始就肩负起了“兴学强国、实业救国”的重大使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职业教育的先河。

1912 年民国成立后,学校进行了改组,成为“京师公立第一艺途学校”。学校设置了金工、木工、电镀、胰皂、印刷、化妆品等专业。其目的是务求能够培养出实用人才。1914 年,学校金工科电镀班有 18 人毕业,这些毕业生是中国最早的电镀职业教育毕业生。美国记者甘博在他的书中记载了当时学校的办学情况。

民国初年,学校的校名多次发生变更。在第九任校长李潭溪任职期间,学校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早期的校园文化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秉承振兴工业的爱国志向;二是注重实业技能的培养;三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展陈通过图片展示了北建大服务国家城乡建设的辉煌成就,展陈通过文字展示了北建大服务国家城乡建设的辉煌成就,展陈通过奖杯展示了北建大服务国家城乡建设的辉煌成就,展陈通过获奖证书展示了北建大服务国家城乡建设的辉煌成就。

三维建模重构老校园建筑风貌

改造之后,校史馆增添了 200 多件具有浓重历史底蕴且特色鲜明的展品,还展示了 5 万多字的文稿,同时收集了 300 多幅图片。

步入校史馆门口,一座大型建筑模型沙盘映入眼帘。四合院的建筑高低错落,纵横交叠。屋瓦有平顶与悬山顶之分,质感清晰可辨。宽敞的篮球场与紧凑的屋墙界限分明。从宏观格局来看,它呈现出整齐明快、和谐相融的风格。这是我校位于什锦花园胡同的校园——顺天学政旧衙署,是用 3D 打印技术复原的。该模型以 1937 年的校园老照片为依据,结合实测的校园地形图,通过正逆向工程精细数字三维建模技术进行重构,总共还原了 34 座建筑物和构筑物。

沙盘完工后专门加了一道做旧工序,目的是更真实地表现年代感。地面上的每一块灰砖,都被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屋顶上的每一块瓦,也被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廊道里的每一棵树,同样被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它们静卧在清朝末年的京城胡同之中,显得稳重而端庄。

玻璃展柜里摆放着古铜色游标经纬仪,它是 1908 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所用的。仪器外表呈车轮型,表面的漆皮历经岁月打磨已有些脱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仪器,在科技尚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透明玻璃橱窗里,1947 年的老校长曹安礼写下了为学生求职的推荐信。这封推荐信见证了一段充满温暖的育人故事。本期毕业生赵士铎,他体力强健,操行优良,思想纯正,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如果能给予他练习的机会,有望让他取得一定的成就。特此将该生的成绩表一同附上,并另写信函进行介绍……工整隽秀的小楷,在淡黄色的信笺上落下墨痕,那干净利落的笔触,以及简明扼要的言语,都充分流露出校长对学生成才的深深期盼。

清朝末年的学生实习作品是“镀镍器”,它通过图片进行展示。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其线条非常细腻,展现出了精湛的工艺。据相关记载,学校在刚开始办学的时候就设立了工厂实习车间,让学生们半工半读,既从事工作又担任职务,以此来培育匠人精神。“学堂以教授工业必须的知识技能为宗旨,让毕业后希望谋求生计的学生能够从事各项工业”这一点也能有所体现。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年轻时有“青年鲁班”之称,他是我校知名校友。1958 年到 1964 年期间,他在我校夜大学习。我校墙壁上张贴着他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照片。在透明玻璃橱窗里,整齐摆放着他的学籍表印刷件以及他撰写的《木工简易计算法》等书籍。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奖杯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1958 年学校开始本科教学所用的绝缘试验器同样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这些珍贵的老物件见证了学校发展壮大的历程,也镌刻着北建大人参与祖国建设事业的光辉足迹。

大幅互动触摸墙让校史活起来

漫步校史馆时,观众能明显感受到科技范儿。此次展览具备一键开馆的功能,并且运用了多媒体互动触摸墙、动态切换音响以及定向介绍音频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为参观者带来了更为独特的视听感受。

Pad 虽然体积小,但汇集了现有展陈空间的电子设备。当走进场馆后,只需轻轻触摸 pad 上的“一键开馆”按钮,展厅里的日光灯、射灯、灯带、电子屏、电视以及导览系统等这些设备就会依次有序地启动,这种情况顿时会让观众拥有一种仿佛置身于科技盛会的体验。

展厅门口有多媒体互动触摸墙,这是本次升级改造工程的亮点。同时,它也是我校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示范。



它把展陈内容移到了屏幕上,观众通过滑动指尖就能纵观校史。它是由北建大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这里的数字展陈还罗列了杰出校友、北建大与城乡建设、校史文物、宣传片等诸多专题,观众只要单独点击每个专题,就会展现出更丰富的内容。在“北建大与城乡建设”这一节里,通过北京十大建筑、亚运奥运工程、城市规划与更新、乡村振兴、两轴三带、交通建设与管理、遗产保护等一系列章节,详细地列举了我校师生以及校友等参与建设的那些知名建筑和重大工程。

此外,现场还设置多处投影和电视屏幕,可循环播放校史视频。

升级后的校史馆实现了一个独特的观展场景,那就是让校歌在耳边萦绕。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校歌会自动播放,声控开关会对声音进行自动监测。如果校歌的声音与讲解者的声音发生冲突,声控开关就会自动暂停播放。只有在讲解结束后,声控开关才会再次被触发而开始播放校歌。

在第四章里,有一块白色的奠基石特别引人注目。它上面写着三行大字,分别是“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 勤工俭学 自建教学大楼”,落款的日期是 1958 年 7 月 18 日。而这就是我校西城校区到现在还在使用的教一楼。

此处设置了定向感应器。每当有观众出现时,定向感应器将自动播放这段校史的讲述音频。

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可预约参观

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在 110 多年的办学历程里,北建大秉持着“立德树人,开放创新”这一办学理念。北建大在这期间为国家培育出了 7 万余名优秀的毕业生。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这些建筑凝结着北建大人的智慧和汗水;北京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工程也凝结着北建大人的智慧和汗水;天安门、故宫得到修缮,这凝结着北建大人的智慧和汗水;首都总体规划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都凝结着北建大人的智慧和汗水;城市交通、市政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都凝结着北建大人的智慧和汗水;环境保护工作也凝结着北建大人的智慧和汗水。

目前,校史馆对全校师生开放。这里会成为学校开展入学教育的主要基地,这里也会成为增强爱校意识的主要基地,这里还是弘扬百年校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今年,学校将工作主线聚焦于“学党史、知校史、铭初心、谋发展”。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使其走深走实。为充分发挥校史馆的宣传育人作用,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本学期学校陆续安排全体 2021 级新生参观校史馆。以此引导学生感悟学校的底蕴,增强爱校意识,培育爱国情怀。同时,学校组建了校史文化宣讲团,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

看到这里,想必各位粉丝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参观了吧!

新鲜出炉的预约攻略在此



参观指南:

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除外。

非日常开放时间的参观以及校史馆讲解服务,需要提前 2 天进行预约。首先进入北京建筑大学的公众号,然后打开 A 微应用平台,最后点击校史馆参观预约。

3、温馨提示:本馆实物展品较多,且多为原件,请勿触碰。

出品|党委宣传部 文化发展研究院

统筹|任敏

供稿|黄赞宇 傅正越 丁瑞轩 王珮力

摄影|许子健

部分图片文发院提供

编辑|保雪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4 21:59 , Processed in 0.0856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