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起名梅字的含义-梅字起名好不好-起名含义梅字好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791
发表于 2025-4-11 1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链接:

汉族人拥有姓氏,像赵、钱、孙、李这些姓氏是大家都熟知的。汉族人由于自身有姓氏,所以在遇到藏族同志时,会询问“你贵姓?”这让对方很难做出回答。因为藏族通常没有姓氏,一般是以四个字作为一个名字,比如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等。公元前三百六十年(周显王九年),吐蕃所谓天座七王中的第一位聂赤赞普的后代有穆赤赞普、丁赤赞普、索赤赞普、美赤赞普、达赤赞普、塞赤赞普。他们都取母亲名字的一个字作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母亲的名字叫“朗 - 穆穆”,所以儿子的名字叫“穆赤”;母亲名叫“索 - 汤汤”,儿子名就叫“索赤”;母亲名是“达拉嘎姆”,儿子名便称作“达赤”。这表明当时的吐蕃社会还留存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是没有姓氏之分的。

然而,自从阶级出现后,人开始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有地位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家族能够世袭传承,就把家族的名字当作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姓氏。比如

昆-贡觉杰布

昆-贡嘎宁布

昆-索朗孜摩

昆-扎巴坚增

比如:娘敏迪日孜故,其后代的名字是娘觉绕序乌。比如:噶尔东米赤加,他的一个后代名为噶尔东德玉松。

这种以家庭名为姓的称法,就如同汉族里的“陈氏世家”那样,也如同汉族里的“李氏世家”那样。

后来,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他给有功之臣分封领地和卦号。人们于是把领地名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以此来显示自己出身于有地位的世家。例如“涅-赤桑羊顿”“直-司如贡堆”“吞弥-桑布扎”。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

宇妥-去丹贡布

多仁-丹增班觉

多嘎-次仁旺杰

丁钦-次仁旺堆

德格-格桑旺堆

这些是用自己庄园的名字与自己原来的名字组合成名称。因为庄园领地是世袭的,所以他们的子孙会冠上庄园的名字。例如:多嘎 - 次仁旺杰的儿子叫多嘎 - 扎西贡布。

七世纪之后,佛教在西藏广泛流传。一切事物都被赋予了佛教的色彩。人们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喜欢请活佛来帮忙。对于贵族、有地位的人物,他们会非常郑重地把小孩子抱到活佛那里。活佛会为小孩举行一个简单的取名仪式。主人会带着哈达等其他礼物。接着,活佛会念经。最后,活佛会对孩子说一些赞颂和吉利的话语,之后才会给孩子取名字。

当一个人出家当僧人时,不论他的年岁大小,都必须重新经过寺院堪布的剃度,获得一个法名,从此他的俗名就被取消了。这些堪布、活佛会用自己名字的一部分赐予小僧,例如堪布的名字是“江白赤烈”,那么他给小僧起的名字就可能是“江白多吉”、“江白旺堆”、“江白平措”或者“江白格烈”等。佛教的盛行对人们的名字产生了影响,许多人的名字都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例如:

丹巴--佛教、圣教

达杰--繁荣、发达

江央--妙音

多吉--金刚

格列--善、吉祥

群佩--兴法、兴教

丹增--主宰圣教、掌执佛教的人

拉姆--仙女

卓玛--救度母

一个僧人或活佛,若晋升到上层僧职,其名字就需加上僧职中的封号。比如:堪布 - 伦珠涛凯,其中堪布是僧职,他自身的名字为“伦珠涛凯”。再如:班祥额尔德尼 - 却吉坚赞,他的名字是“却吉坚赞”,“班祥额尔德尼”是封号,是在公元一七一三年时,由康熙皇帝首次封给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

活佛的名字前面通常要加上寺院或家庙的名字。比如东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其全称是“东嘎 - 洛桑赤烈”;再如,多吉才仁成为热振寺的活佛后,他的名字就变成了“热振 - 多吉才仁”。对于有僧职的人,在人们日常简称或尊称时,不再使用他的名字,而是使用寺庙称号,例如“东嘎活佛”“热振活佛”等。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有的活佛没有寺庙,只有家庙,这时就会用家庙的名字放在前面;还有些地方或房子出过有名的活佛,那么在该活佛的“转世”名字前,常常会加上相应的地名或房名。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且是四个字。绝大部分平民只有一个名,像“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称呼起来方便,人们就只用两个字来进行简称。有的用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作简称,例如:“更堆群佩”被简称为“更群”,“单增曲扎”被简称为“单曲”;还有用前两个字或者后两个字作简称的情况,像“多吉次旦”,被简称为“多吉”;“索朗旺堆”,被简称为“旺堆”。用一、三两字或者前两字,又或者后两字作简称是较为常见的,但未曾见到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有不少人的名字仅由两个字构成,例如:“单增”,“尼玛”,“次仁”,“达娃”等。

平民起名字是有一定含义的,他们会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这些名字堪称丰富多彩。



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

达娃--月亮

尼玛--太阳

白玛--莲花

梅朵--花

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如:

朗嘎--三十日

次松--初三

次捷--初八

次吉--初一

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的,如:

尼玛--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

达娃--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

米玛--星期二

拉巴--星期三

普布--星期四

巴桑--星期五(也作"金星解")

边巴--星期六

听到这样的名字,不用问便知道此人是星期几生的了。

不少父母在孩子的名字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比如,有的父亲嫌养小孩太麻烦,想结束生育,于是给小孩起名“仓木决”,其意思就是终止生育。还有的给小孩起名为“穷达”,“穷达”的意思是最小的,意味着再也不要小孩了。如果父母期望生男孩,就会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布赤”,其意为“带男孩”“要生下男孩”;又或者为了保住所生男孩的性命,特意给男孩起女性名字,像“格桑德吉”等。倘若父母希望儿子能够长寿,就会给孩子起名为“次仁”“次旦”,这通常是在之前有孩子夭折的情况下。父母年岁大了,若认为以后无法再生育小孩,或者觉得这个小孩得来不易,之前经历了很多生死,就会给儿女起名为“拉则”(像仙女一样漂亮)、“诺布”(意为宝贝)、“拉姆”(仙女)。有的父母由于自己生育的孩子死亡数量多、存活数量少,为了让孩子便于成长,便特意给自家小孩起很贱、很随便的名字,像“其加”(意为狗屎)、“帕加”(意为猪屎)、“其朱”(意为小狗)等等。

在牧区以及一些偏远的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他们在给自家小孩起名时,往往也比较随意,例如:

措姆--大海

玛琼--大块酥油

那日--黑蛋(黑黝黝的)

那森--黑头发

白巴--青蛙

郭日--圆头

嘎嘎--可爱的、心爱的

括低--陶壶

藏族人起名因为有上述那些原因,相仿的名字数量很多,像“次仁”“丹巴”“巴桑”等。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村子里,能够同时听到二三个、四个相同的名字,甚至还能听到十几个相同的名字。为了能够将他们区别开来,人们会在名字的前面加上一些说明。

一种是在名字前加大、中、小,如:大巴桑、中巴桑、小平措。



一种情况是对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他们的名字前加上地名。比如:在“推穷旺推”“亚东旺堆”中,“堆穷”和“亚东”都是地名。再如:在“仁布多吉”“堆龙多吉”中,“仁布”“堆龙”也都是地名。

一种是用人的生理特征在后面加以区别。如

格桑索却--拐子格桑

扎西巴杂--麻子扎西

丹巴国钦--大头丹巴

多吉辖过--盲人多吉

巴桑甲马--胖子巴桑

旺钦跌布--矮个子旺钦

次丹堆古--驼背次丹

另一种是用职业来区别人名,如:

玛钦次旦--炊事员次旦

谐本齐美--泥水匠齐美

兴索强巴--木匠强巴

安姆吉格桑--医生格桑

有的是用性别和老幼来进行区别的。例如,同样一个“达娃”,男性被称作“普达娃”,而女性则被称作“普姆达娃”;再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区分老幼时,就叫“波扎西”(扎西爷爷),“普扎西”(小孩扎西);还有“莫央金”(央金老太)、“普姆央金”(央金姑娘)。

解放后,人们政治生活发生了变化。在起名字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

金珠--解放

达玛--红旗

德吉梅朵--幸福花

有些人为了赶时髦,会给小孩起名为萨杰(新生)。这类名字大多是用汉文的含义来进行定名的。

在四川、青海、甘南这些汉藏杂居的地方,还有解放比较早的昌都地区,由于藏汉联姻或者受到汉族姓名的影响,就出现了带有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比如:有叫张旺堆的,有叫李次加的,有叫陈贡布的,还有叫赵仁增的。

青海汉地的藏族地区存在依照汉族立姓的情况。例如,他的家族名叫“卓仓”,意思是“麦家”,于是就用与麦字近似的汉字“梅”作为姓氏,进而有了“梅多吉”“梅托米”等名字。

藏族的名字多数可男女共用,像达娃、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不过也有一部分是严格区分的,仅用于女性,例如旺姆、卓玛、卓嘎、央金、桑姆、曲珍、拉珍、拉姆、仓(姆)决等。

用于男性的有:贡布,还有帕卓、顿珠、多吉、晋美、旺堆、珠杰、罗追、占推等。

西藏北部的人民中,因地方性语音存在差异,原本是四个字的名字,说习惯后就变成了三个字。比如“次仁吉”,原本应是“次仁德吉”,只是由于说快了,就把后面的第三音节“德”字给省略掉了;再如“央扎西”,本来是“央金扎西”,习惯上把第二音节“金”字省去,从而变成了央扎西。青海地区的藏族有起三个字名字的情况,例如“桑杰加”,还有“卓玛措”等等。

藏族的名字有很多变化。这里所说的只是普遍的情况。特殊的叫法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出来。

对亲戚的称谓,藏族与汉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汉族对祖父、外祖父以及祖母、外祖母的称呼有着严格的区分。然而,藏族在这方面没有严格的区别,他们将祖父和外祖父统称为“波拉”,把祖母和外祖母统称“莫拉”。

汉族对亲戚的称呼有严格区分。比父亲大的,被称作“伯伯”“伯母”;比父亲小的,被称作“叔叔”“婶婶”。而藏族则没有这般严格,对于父亲的兄弟,一律称“阿库”;对于父亲的姐妹,都称“阿妮”。

藏族对于你氏系统的称呼,区分得不是很严格,这体现出了十分亲热的态度;与之相反,对于母氏系统的称呼则比较严格。比如,称呼老丈人为“曲波”,称呼丈母娘为“曲母”;称呼妻子的兄弟为“归不”;称呼妻子的姐妹为“归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4 14:10 , Processed in 0.1267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