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为什么立德-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什么意思-立德树人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911
发表于 2025-4-11 13: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位一体”谱华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75

为什么说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1935 年初秋,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一,你是否是中国人?其二,你是否爱中国?其三,你是否愿意中国好?2018 年 9 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及了这个故事,并且强调“这三个问题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和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地问下去并且答下去!”这著名的“爱国三问”,其实就是在询问教育首要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因如此,从根本层面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育人是根本。人如果没有德就无法立足,育人的根本在于树立品德,这里的德包含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还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德能够树立起来,人才能树立起来,才能够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依据自身的政治要求去培养人,以此来维护政治统治以及维系社会稳定。对于我们党和国家而言,教育所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定语必然只能是“社会主义”。我们所培养的人,一定要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这便是我们需要确立的“德”。国家领导人强调: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不能培养出那些“长着中国脸,却没有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立德树人这件事,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为党育人的初心都不能忘记,为国育才的立场都不能改变。

我们党一直很重视用道德来培育人、用道德来治理教育,并且一直将德育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把教育方针确定了下来,着重强调要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这几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发展,从而成为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清晰地提出要培育具备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四有”新人。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明确规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针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给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党的教育方针一直坚持以德育为首要,把坚定且正确的政治方向置于首位,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听从党话、跟随党走,扎根于人民、奉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平均年龄是 33 岁,神舟团队平均年龄也是 33 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为 35 岁。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里,近一半是“90 后”,近一半也是“00 后”。他们那绚烂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习言习语



德处于首要地位,也是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只有清楚知晓大德,坚守公德,严格要求私德,他的才能才能够在恰当的地方得以施展。

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是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要服务人民、奉献祖国。好儿女有志向在四方,有志气的人奋斗起来不会后悔。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需要大批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也需要大批人才。而这些人才需要德才兼备,他们是时代的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如同“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在这个时期,知识体系的搭建还未完成,价值观的塑造也尚未成型,情感心理还处于未成熟状态。并且,如今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未曾体验过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苦难,也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所以他们的人生阅历相对较为有限。在市场经济以及对外开放的环境中,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负面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尤其需要看到,各类敌对势力企图对我们发动“颜色革命”,这种企图从未停止过。他们在一个领域花费精力最多,那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这样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倘若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进行长期的教育,青少年就很难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甚至有可能偏离正轨。要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着力去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让他们牢固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关乎国家和党。必须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迅速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判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培育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更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引领学生的责任。深化教育改革并进行创新,加强以及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所取得的成效当作检验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制机制。坚持育人是为了党,育才是为了国。引导青少年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过程中。让青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里放飞青春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书写人生的辉煌篇章。

76

为什么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从而出现了一幕幕生死相隔的悲惨景象。疫情之中,处于生死之间的情境里,为何反差会这般强烈呢?深入探究其根源,与西方国家秉持资本至上、金钱优先的行为方式大相径庭,而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领导人曾强调,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将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之上。

卫生与健康事业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它是一项极为崇高且非常特殊的事业。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此,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坚持公益性,就要把政府投入的重点放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要不断完善制度,持续扩展服务,着力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就近的地方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公益性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并践行。

人民卫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置于农村,创建了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农村合作医疗以及“赤脚医生”等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并且注重发挥中医药“一根针、一把草”所具有的简便验廉的优势,以此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地将寄生虫病、烈性传染病以及地方病进行了有效控制,天花等传染病也被消灭了,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1958 年,毛泽东同志在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心情愉悦地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以“六亿神州尽舜尧”来为人民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呼。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保持公益属性的同时,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了有效配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我国开展了多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指出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当作公共产品提供给全体民众,确立了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习言习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建设健康中国,一方面要依靠医疗卫生服务所开的“小处方”;另一方面更要依靠社会整体相互联动所开的“大处方”。要树立起大卫生以及大健康的观念,将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作为中心,对生命的全周期予以关注,对健康的全过程进行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把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当作基本职责,这些服务要安全、有效、方便且价廉。同时,将公益性贯穿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个过程。国家领导人强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应由政府负责保障,让全体人民能够公平地获得这些服务。我国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用较短时间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实施了医疗救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显著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公共卫生的整体实力以及疾病防控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百姓的就医负担显著减轻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超过八成的居民在一刻钟之内能够抵达最近的医疗点。2019 年,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到了 28.4%,这是 20 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患者的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来承担。有 54 万名来自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医务人员,还有 346 支驰援湖北的国家医疗队以及 4 万多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绝大部分都来自公立医院。这充分地证明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为主导、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救治体系,是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人民健康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经济需要发展,健康需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离不开健康,人民的幸福感离不开健康,人民的安全感也离不开健康。倘若人民健康水平不高,倘若群众患病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倘若疾病控制不力且传染病流行,那么不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会遭受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可否认,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在进行,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我国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的状况,多种健康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局面。尤其突出的是,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在总量上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还需要去破解。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公益性原则,绝对不能选择走全盘市场化以及商业化的道路。

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需坚持公益性原则。要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的显著优势。还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而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要发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兜底功能,重视以下重点人群的健康:妇幼人群、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等。同时,要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和救助制度。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医院和政府的关系,切实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使公立医院能够轻装上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建立健全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分为分级、分层、分流。坚持防治相结合,进行联防联控,实行群防群治,将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起来。重视中西医并重,努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抓好全民医保制度的建设工作,加快促使城乡基本医保进行整合,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为全体人民解除疾病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4 19:21 , Processed in 0.1192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