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银行前台叫什么-台新银行代号-台行是什么银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488
发表于 2025-4-11 2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通过招聘进入商业股份行,从实习生干起。

从零售客户经理到对公客户经理,再到风控评审。

轮岗比较多,其中干的最久的是对公客户经理一职。

要说收获,那确实有很多,很难分辨出最大的收获是哪一个。至于后悔的事情,只有一件,后面会详细叙述。

银行的竞争毫无疑问是非常激烈的。

以下文字包含了银行招聘和实习方面的一些潜在规则,希望能对那些想要踏入银行门槛的孩子们有所帮助。

当年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招进来的实习生,与我属于同一批次,总共有大约 100 人。

大家都是抱着去轻松的后台岗位做事的心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第一项工作是前往批发市场向老板进行推销。推销的是一款刷卡机,这款刷卡机所有费用全免,并且只能刷储蓄卡。

人的天性具有多疑的特点。这样的产品存在优势,但许多老板会进行思考:为何要给予自己免费呢?因为他们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他们不会安装。

于是也就造成了大面积的用户拒绝。

我们签合同以及转正的希望寄托在这台机器上。这台机器拉动的存款年日均要达到 1000 万,并且要维持半年,这样就能签派遣;年日均达到 2000 万,同样维持半年,经过考核就能签正式。

所以第一周,稀稀拉拉走了五分之一的人。

第一个月底,走了一半的人。

第二个月,走了三分之二的人。

我只记得那时不断地跑批发市场,屡屡被拒绝。每天只能让一到两个客户签约一到两台机器,而这样的业绩已经是团队第一了。

然而在当时的我看来,那段经历是这样的:一大早,天空是灰色的。开完会之后,看着自己业绩上升缓慢。接着上了公交,前往偏僻且满是尘埃的批发市场。在那里,大货车进进出出。我进出不同的店面,向有着不同表情的人搭讪,重复着同一句台词很多遍,直到暮色降临。

这段经历收获颇丰。首先,它教会了我要能吃苦并且懂得坚持。因为我在团队中脱颖而出,跑赢了全团队的人,从而成为了 100 多号人中唯一的正式员工。



第二让我明白,在社会中,并非拥有资源和关系就能够解决所有事情。那一批人里,有一个姑娘,她的父母在当地军队有一些背景,她直接去找人力资源部进行谈判,说自己手中有 3000 万存款,存一年,能否转正。人力资源部的人闪烁其词。之后的三年里,我与行内的人渐渐熟悉起来,人力的同事这才告诉我,他们的选拔条件,并非仅仅是要有关系从而带来存款,而是要能够吃苦耐劳。

后来在我成为对公客户经理时,对此体会更加深刻。因为身边有许多人,与地区的政要有紧密的联系。他们的存款余额有的达到上亿,有的达到数十亿。并且这些人是在行内做事最为刻苦的。

相比之下,有 3000 万就与人力叫板的那个小姑娘,实在是很渺小,完全不值得一提。

第三教会了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在进入银行之前,我一直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喜欢说话,也不会考虑和迁就他人的想法。然而,在实习跑市场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看人,如何与他人搭讪寒暄,如何维护关系,如何深挖客户需求,这使我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成为零售客户经理的收获在于发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上。

那时已经带了一批小实习生,需要组织早晚会。要倾听他们在业务拓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指出他们的不足,还要表扬他们的进步。

越发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同,而这种不同的可怕之处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从每个人身上都能察觉到他们父辈的印记。即便未曾有过交往,然而通过同事和上级的提醒,我们能够知晓哪些人是有一定关系和背景的,哪些人是纯粹被招进来的孩子。

不幸的是,团队中那些家长有政府背景的孩子通常行事大气,善于言辞,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色。即便他们的业绩平平,也绝对不会让客户、同事和上级产生反感。例如,团队一起吃饭时,主动招呼服务员加凳子,在吃饭过程中主动给他人添饭倒茶的就是这些孩子。

家长从事商业的孩子通常较为市侩精明,他们善于给竞争对手设陷阱,有心计,也很擅长讨好上级。在该大方的对象面前,他们花钱很大方,但总体上缺少几分大气和做人的厚道,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类孩子。他们的业绩通常有老爸老妈帮忙,再加上自己平时出去跑跑,属于不错的那一类。

孩子的家长如果是这两种背景,那么这些孩子通常比较老实木讷,就像算盘珠子一样,需要拨一下才会动一下。他们的业绩通常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会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而且,他们往往坚持不了三五个月就会放弃。

那时的我就在思考,自己以后成为父母后,该以何种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

后来有了成为对公客户经理的机会,并且行内还有熟人。怀着勃勃的野心,想要学习更多的东西,于是打了个招呼,就跑去异地担任对公客户经理了。

一个银行业务的核心和盈利的主要产生部门就在于对公业务。

对公业务按照内容和实质被划分成几个大的板块:其一为传统公司业务;其二是新兴市场业务,包含金融市场、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其三是政府及大机构业务;其四是票据和其他部门。

让我深跪的一件事是,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经过半年时间才逐渐上手第一块业务。一年后,我兼顾了 1、2、3、4 所有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新兴业务我是行内主要负责推广的人。抓狂的并非是这些业务本身,而是所有部门的对公业务对支行都有考核指标,时刻会有产品经理打电话告知出了什么产品以及可以对哪些人做。更厉害的是,还会进一步告知你的领导,如果不完成这些指标,支行内的业务发展款项要被扣除多少万。结果是,若你不跟进,就会被各层领导询问原因。同时,你需要和这些产品经理们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因为他们不只是要指导你做事,自身还肩负着更沉重的营销指标。

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抢吧。

另外一个要吐槽的是,1/2/3/4 这些业务,每一块都需要喝酒应酬拉关系才能去做。专业去解决问题是一方面,然而能够让银行的对公客户经理服务的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当地市场的佼佼者。问题存在着。他们去解决或者不解决,对他们而言没什么大的差别,甚至还有可能做多了反而错得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客户经理用尽所有的办法,去促使他们解决内部问题。

当对公客户经理给我几点收获是:



关系是在关键时刻用来推动一下的。平时那些自己能够搞定的小事,一定不要去麻烦别人。

为人处事需保持灵活,不可拘泥于格式化的教科书与规章制度。应自行去寻找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在与众多部门打交道时,即便不是通天人物,也很难在所有地方都拥有资源和关系。要做的是灵活运用手中已有的资源关系去与他人打交道,处事要灵活,即便原本没有关系,也要想办法变出关系。

不要对内部争斗产生厌恶。在很多企业的文化里,如果连自己人都无法战胜,又怎能在市场上铲除竞争对手呢?内部会有消耗,这是必然的,但多数情况下能够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

后来到了审批岗。

当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前后台的矛盾格外突出时,需要学会平衡。此时要思考究竟是要追求指标,还是要控制风险。在这个位置上,不能仅仅只关注风险,因为机构的经营任务完不成是不行的;而如果只看经营任务,出现了风险暂且不说责任该由谁来承担,仅仅就其本身职业职责的履行来说也是不到位的。

因此在审批岗的最大收获是实现了真正的平衡。银行本身是一个经营风险的机构,对于有风险的项目是可以承接的。而怎样去化解风险,怎样去避免风险,一旦出事了怎样去预防,以及风险定价该如何确定,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掌握的学问。

将利润和风险平衡起来,是审批官的功力问题。

这个平衡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审批官对企业真实性的掌握情况。企业为了贷款常常会夸大销售收入,还会为填补资金窟窿而捏造不存在的经营计划。其造成的结果是企业方人为地将风险缩小。

核实项目的真实风险,深挖企业情况,想尽一切有用办法进行风险控制,创造最大收益,帮助前台落实业务,这就是审批官的职责意义。

关于审批的小故事,以后有类似的问题再写写。

说说遗憾吧。

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掌握一项与金融方面专业知识完全无关的技能。 没能掌握除金融专业知识外的其他技能是最大的遗憾。 没有掌握一项与金融专业知识无关的技能,这是最大的遗憾。

这个遗憾是我从地方到了北京才领悟到的。

金融方面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像 cfa 证书、cpa 证书等这类证书,然而基本上大家都拥有,这能证明你在金融领域是否具备深入挖掘的能力。

但是存在另外的技能,例如编程。一个会编程并进行建模以进行数据分析的评审官,其对工作的理解和提供的帮助与其他情况相比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并且,一个数学分析能力极为出色的同业交易员,其工作能力更不会和普通的交易员相同。

我所缺少的是这样一份技能,它与金融毫无关联,并且能够促使我的专业能力提升一个数量级。

未来的人才都有能力横跨几个不同领域,或者能够纵跨几个不同领域,他们是组合性人才。

以上,希望有所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22:43 , Processed in 0.0776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