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哈尔滨有哪些旅行社-哈尔滨旅行社有新疆专列吗-哈尔滨旅行社有哪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176
发表于 2025-4-21 0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姚远

发自哈尔滨

羽绒服上不小心洒下的水渍,过了 5 分钟后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气温达到零下 17 摄氏度。我在冷风中伫立了 1 小时又 40 分钟。长长的队伍拐了 14 道弯,每个人都在颤抖、蜷缩,通过原地跺脚来唤醒渐渐失去知觉的脚趾。

终点就在前方,那是一座庞大的建筑,形状像黑匣子,它是侵华日军第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

从市中心的中央大街开始出发,乘坐地铁要花费 40 分钟才能抵达此地。也许是因为位置太过偏僻,所以这里从来都不是哈尔滨旅游的热门去处。

一位旅行社的负责人向我讲述,在 2022 年的这个时候,陈列馆的人数极少。去年 12 月末,情况发生了变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量涌入原本静默的展馆。元旦的 3 天时间里,接待的参观者达到 3.63 万人次,与 2019 年相比增长了 483%。游客在户外排队的时间曾一度达到 3 个小时。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图源:视觉中国

今年冬天,哈尔滨旅游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观,这些奇观都被凝练在当下的此景此情中。这里有潮水般的游客,还有热情的哈尔滨人。哈尔滨从原本的安静逐渐走向爆红,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吸引了无处不在的网络围观。

一场狂欢能持续多久呢?哈尔滨被热度高高抛起之时,爆出了上一个网红城市淄博冬季旅游遇冷的新闻。

抵达哈尔滨之后,我通过眼睛去认识这座城市,也通过耳朵去认识这座城市。我发现热梗就像是锦缎上的绣花一样,是这座城市独特的一部分。哈尔滨走红,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巧合背后指向的东西有: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历史底蕴;长期以来对旅游产业的规划经营;生活于此的人们对这座城市炙热的爱。这些都经得住庞大的线上围观与在地审视,即便在未来某一天,即便热度退潮以后。

一场早雪

中央大街一直是哈尔滨最为热闹的地方。网络走红之后,这条街道频繁有各种奇闻逸事上演,有牵着驯鹿的鄂伦春族族人,有参加文艺表演的各地文旅局长,还有随时可能偶遇的博主和明星。

石块被如织的游人们脚下踏着,它的年纪已有上百岁。100 年前,“中央大街”当时被称作“中国大街”。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沙皇俄国为了攫取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修建了一条呈“丁”字形的铁路,后来被称为“中东铁路”。这条全长 2400 公里的铁路,西边到达满洲里,东边抵达绥芬河,南边到达大连,而“丁”字的中心位置就是哈尔滨。

马车运送着铁路器材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草甸中碾出了一道泥泞的路。中国筑路工人开始在道路两旁逐渐聚居起来。

很快,有很多商人聚集在此,高楼大厦层层叠叠。1924 年 5 月,街道被铺上了一块块花岗岩方石,这些方石的形状和大小就像俄式面包一样,它们坚硬且错落有致,直到现在依然在支撑着路人的脚步。

一位年长的哈尔滨人告诉我,小时候长辈们常说一块面包石当时价值一银币。这种说法代代口耳相传,展现着中央大街当年的辉煌。

2024 年初的冬天,大约 100 年后,中央大街再次展现出往日的辉煌。这里人流众多,摩肩接踵。烟囱面包店和马迭尔冰棍店的店铺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一家西餐厅的透明橱窗里,一位有着西方面孔的演奏家正在拉着小提琴。他演奏的是一首《友谊地久天长》,将这首曲子送给了将他层层叠叠包围起来的路人听众。一曲演奏完毕,他非常绅士地向人群行了礼。

中央大街/图源:视觉中国‍‍‍‍

刘金双谈起中央大街的热闹时,脸颊泛红且十分兴奋。她经营着一家名为“杀猪天”的韩国烤肉店,此店就位于中央大街上。她在哈尔滨已经待了很多年,从未感受过那种氛围,真的从未有过。她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人多得像山海一样,从这头往那头一看,满眼都是小脑瓜,全是人群。”

生意变好了,烤肉店的营业时间有了变化。之前是晚上 10 点结束营业,现在则延迟到了 10 点半。

刘金双称,用餐的高峰期在晚上 8 点。傍晚人们在冰雪大世界游玩结束后,晚上会赶来中央大街附近用餐。实际上,她的烤肉店一直以来主要接待的是游客,因为这个选址的缘故,“本地人不会特意跑到中央大街来吃饭”。

人人都对哈尔滨在这个冬天创造的旅游传说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切呢?

李鑫在哈尔滨中国旅行社工作,她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她身形消瘦,与刻板印象中的东北人不同,负责旅行社哈尔滨旅游的地接工作。李鑫表示,今年哈尔滨旅游的旺季比疫情前的往年来得更早。往年旅游旺季大概从 11 月下旬或 12 月初开始,而 2023 年提前了 10 天左右,从 11 月中旬就开始陆续热闹起来。

2024年1月16日,哈尔滨,松花江采冰场成为打卡新景区



或许老天对哈尔滨有所眷顾,入冬之后下了几场很大的雪。与往年不同,往年最早的几场雪稀稀拉拉地落下就融化了。而今年的早雪,用东北话来讲,一落下来就“站住了”。这几场早雪,把哈尔滨冰雪旅游季硬生生地向前延长了几天。黑龙江雪乡国家森林公园以往在 11 月 15 日左右开始对外开放并收费。然而,2023 年“落杆”的日子是 11 月 10 日。李鑫记得,在此之前下了几场大雪,此时雪乡的景色已经十分美丽了。

早雪引发了哈尔滨旅游的一系列连锁反应。11 月下旬,雪乡对外开放,游客开始陆续抵达哈尔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察觉到了这一情况,于是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提前开业。

2023 年 11 月末时,松花江冰层厚度不足 30 厘米,不能用作冰雪大世界的材料。然而巧合的是,冰雪大世界在上一年储存了 10 万立方米天然冰体,这是存冰体量的最高纪录,其恰好能用于冰雪大世界的前期建设,从而确保能够提前开园。

紧接着,冰雕师涌入这片原本空无一物的园区,他们开始赶工。油锯手也涌入园区,开始进行相关工作。运冰工同样涌入园区,投入到赶工之中。上万人在 24 小时内不间断地赶工。一场属于哈尔滨的神话,即将拉开序幕。

历史投下的影子

哈尔滨开始走红,最早或许跟有关部门的“规划”存在关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变成了一场由游客掌控主动权的发现之旅。

比如说,在还没有火爆之前,谁都无法预料到,在 2024 年 1 月下旬的时候,哈尔滨当时实时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竟然会是哈药六厂以及侵华日军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

在哈尔滨人心中,前者曾是一份“神仙工作”。司机在送我去哈药六厂的路上告诉我,根据哈尔滨市民的坊间传闻,在六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发给员工的年终奖励是“每人一条金链子”,并且当时“人人都想去那儿工作”。

然而在今年之前,他们一直都没有机会踏入这栋被称作“东北卢浮宫”的药厂大楼。

此次为了迎接南方游客而开放,是20年来的头一回。

“东北卢浮宫”确实名不虚传。它的美学造诣极高,内饰既奢美华丽又不流于庸俗。五楼的版画博物馆收藏了 360 幅精美的版画作品。走廊的白墙上贴着“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怀”的红色标语,这传递着一家老牌企业的行事风格。

哈药六厂内的奢华装饰/图源:视觉中国

哈药六厂的火并非没有缘由,它是哈尔滨城市气质的典型样本。

这种城市气质和它的历史存在关联。20 世纪上半叶,哈尔滨开始开埠通商,与外商有着紧密的来往。在那个时期,哈尔滨的欧风之盛远远超过了上海。并且,后来逐渐奠定了以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等欧式潮流为主的城市建筑风格基调。新中国成立后,南厂进行了北迁,还得到了苏联的援建。哈尔滨由此成为了一座以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城市,并且计划经济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哈药六厂的情况令人惊叹:它是一家老牌药厂,然而却如同一座欧洲的皇宫一般。

另一处旅游热门地是侵华日军 731 部队遗址陈列馆。哈尔滨人对它的印象停留在上学时组织参观学习的阶段,那是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它位于平房区,和市区相比比较偏僻,平常很少有人特意前往那里游览。李鑫说。

小时候,相关展品被布置在遗址内部,且规模相对较小。李鑫记得当年自己去参观时的情景,那里阴森森的,让人感到害怕。

2015 年,在原先的遗址旁边,建起了一座建筑。这座建筑的外形酷似嵌在地面中的黑匣子,它就是陈列馆新馆。展品当中有一部分是 731 部队士兵的证词与证物。例如 731 部队老兵大川福松的尾巴军刀,这把军刀曾是 731 部队创始人和部队长石井四郎亲自赠送的,目的是嘉奖大川福松进行了“出色”的人体实验。

陈列馆新馆/图源:视觉中国

这件历史证物极具价值,731 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为此跨越了 8 个年头,还数次赴日本取证,最终把它带回了中国,并且小心地将其放置在陈列馆中。震撼人心的这些事情,体现了一代研究员以及一代哈尔滨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哈尔滨与淄博不同,它并非仅有烧烤这一种单一的事物,它拥有自身的人文历史。谈及 731 陈列馆的“出圈”,李鑫这样说道。

尔滨的“佳话”

2023 年 12 月 18 日,这是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的第一天。中午 11 点的时候,大巴司机吉鹏驾驶着一辆大巴车,载着一车的乘客前往了冰雪大世界。

也是在那一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概有 4 万游客进入了园区,这导致超级冰滑梯、雪花摩天轮等项目的排队时间变得非常长。部分游客没有能够玩到这些项目,于是他们集体要求园方为他们办理退票手续。

退票风波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追溯起来,这或许能算作哈尔滨在互联网走红的起点。吉鹏关注了风波发展的全程,他感慨道:“要是没有这一遭,哈尔滨可能不会这么火。”

冰雪大世界诚恳地向游客致歉并爽快地为游客退票,这引发了另一波舆论对园方的同情,同时也让网友开始关注哈尔滨的“讨好型市格”。除了退票这件事,这座城市在对待游客方面的各种细节逐渐被挖掘和发现,甚至在网络上演变成了“尔滨”与“南方小土豆”的一段“佳话”。

“有的人单纯是冲着这儿的人来的,”吉鹏说。



一位深圳游客曾对他吐露心声,在此之前他对东北的印象不佳,觉得那里天寒地冻,没什么值得观赏的地方。“后来他告诉我,黑龙江人确实很热情,与深圳的情况完全不同。”

冰雪大世界/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照顾南方游客的饮食习惯,原本是整颗咬着吃的冻梨被切成了块,还被雕成了花。刘金双原本也有在店里这样做的想法,然而,他考虑到不能过度偏离自家“韩国烤肉”的定位,所以就放弃了这个做法。

她特意叮嘱后厨,要把酱汤做得清淡些,还要偏甜一些;同时叮嘱后厨把鱼肉也做得清淡些,偏甜一些。她还叮嘱店员,给南方游客烤肉时,把生菜放在烤盘上热一热。

旅游景点附近的店铺,在其门口处贴出了“欢迎马铃薯殿下”的标语,在橱窗上贴出了“欢迎南方小金豆”的标语,这些标语表示店铺可以向南方游客提供行李寄存这一免费服务,也可以提供手机充电这一免费服务,还可以提供热水这一免费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姜茶这一免费服务。

中央大街的地下通道铺上了灰色的地毯。李鑫在哈尔滨生活了 30 年,他每年都看到有很多东北人卡在那儿。他对此震惊不已,而现在外地人来了,今年竟然给地下通道铺上了地毯。

地下通道铺上的灰色地毯 /图源:哈尔滨新闻网‍

中央大街附近人很多且打不到车,所以路边出现了一支承诺免费接送南方游客的车队。吉鹏说,其实在去年夏天就已经有这样的车队存在了。其中,有些是车友自发组织起来的,而有的是婚庆公司组织的。因为这个季节天气太冷,没有结婚的情况,所以他们就把奔驰、劳斯莱斯、路虎等车辆拿出来接送游客。

哈尔滨人几乎都在向我表达欢迎,表达关心,甚至表达感谢。这种旅游体验所给予的情绪价值在网络上被放大,然后吸引着更多人“慕名而来”。

吉鹏再次对我说,这些都是自发的行为。哈尔滨迎来了火热的氛围,大多数哈尔滨人都行动起来了,他们都希望能够维护好这一份珍贵的火热。而他当时正载着我,送我回到了住处。

下个冬天

从业已达十几年之久,刘金双向我讲述了他从事餐饮行业的心得体会。每天前来用餐的客人各式各样,什么样的都有。餐饮的本质属于服务业,这一行很难做,但要把它做好的秘诀却又很简单,那就是“把客人当作自己的朋友,把店当作自己的家。如此一来,就没什么特别难的了。”

她每天在烤肉店一直忙碌到晚上 11 点半,有时甚至到 12 点才回家。然而,尽管忙碌,她却很开心。在过去的疫情 3 年里,中央大街上的店面有关门的,也有倒闭的,大概达到“四五成”之多。

她所在的烤肉店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并且老板的人品很好。不管店面处于怎样的亏损状态,都不会裁员,也不会克扣工资。刘金双的很多朋友都从事餐饮行业,在过去的 3 年里,经常会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今天说下岗了,明天又说下岗了,还有的朋友只拿到一半甚至三成的工资。

下岗之后,在本地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会前往南方。刘金双的朋友、同学以及家人,“已经有很多人走了”。

吉鹏周围的人在陆续向南走,李鑫周围的人也在陆续向南走。当我追问大致人数时,他们都蹙起眉头,思索一阵后摇摇头。刘金双说,如果自己年轻些,没有老人和孩子,“我就会走”。

去了深圳的同事收入比她高,福利待遇也比东北好。去了北京的同事收入比她高,福利待遇也比东北好。去了上海的同事收入比她高,福利待遇也比东北好。在哈尔滨,国企的福利待遇相对丰厚,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相对齐全,人人都想挤进去。网上流传着一句话,除了拖家带口的,或者在体制内工作的,其他哈尔滨年轻人的最好出路就是“去南方”。

《人世间》剧照

2021 年,哈尔滨的常住人口数量为 988.5 万人。与一年前相比,减少了 11.6 万人。哈尔滨成为了近年来第一个跌出“千万人口俱乐部”的省会城市。这座曾经被称作“东方小巴黎”“共和国长子”的城市,历经了近百年的波折,似乎正在走向黯淡。

今年冬天似乎是天意安排,有一束最为强烈的光束照射在了这座显露出疲态的古老城市之上。每个哈尔滨人都向我表达,他们一直盼望着某一天,这种盼望已经持续了很久。热度让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有了信心,也让他们有了留下来的信心。李鑫看到这次的火热,意识到哈尔滨的文旅产业“还有很大的向上发展空间”。吉鹏问我:“你觉得是不是国家给推了流量,让我们得以发展,有没有这种可能?”

元旦假期有 3 天。在这 3 天里,哈尔滨全市接待了大量游客,其接待游客的数量超过了 300 万人次。同时,哈尔滨全市在元旦假期实现的旅游总收入为 59.14 亿元。

这股热潮持续到了一月的末尾。我离开哈尔滨的时候,中央大街周边的人群很密集,车流也很繁忙,仍然在导致与一线城市类似的拥堵路况。

哈药六厂外排队的游客/图源:视觉中国

现在哈尔滨人面临的问题是,在短暂的冰雪季结束之后,怎样把热度延续到凉爽的夏季。冰雪大世界的“哈冰秀大舞台”,现在一线网红主持人“冰城左右哥”,他在零下 20 摄氏度的天气里,既和数万名游客一起唱歌、玩梗,又借着玩笑话讲出真心话,希望大家夏天能来哈尔滨看一看。

夏天过后,迎来 2025 年的冬天,第九届亚冬会将要在哈尔滨举行。吉鹏期盼着:“来年一定会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12:26 , Processed in 0.1129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