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中国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与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946
发表于 2025-4-26 22: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明论坛】

近期,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喜事连连。5 月 28 日,东航的一个航班由首架国产大飞机 C919 执行飞行任务,从上海顺利飞抵北京;5 月 30 日上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这次发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等多种类型的航天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国家领导人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且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中央提出“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战略思想。党中央坚决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作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过去 10 年,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并且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2022 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进行了公布。此公布显示,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的排名,从 2012 年的第 34 位上升到了 2022 年的第 11 位。这表明我国已经顺利地迈入了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深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有密切关系。过去 10 年,我们在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方面积极作为;在科技评价体系中,主动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树立新的标准;我们强化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和“赛马”制,给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我国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一直在持续优化。北京在向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奋力迈进,上海也在向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奋力迈进,粤港澳大湾区在向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奋力迈进,合肥等地同样在向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奋力迈进。北京的科技创新集群跻身全球前 10 位,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集群也跻身全球前 10 位。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得到了优化,科技创新力量得到了重塑,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向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一,以往辉煌科技成就的获取,首先是我国众多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践行科技自立自强所造就的;其二,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特别是伴随数字技术与低碳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程度日益加深,科技全球化的步伐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当今世界,气候在变暖,环境在恶化,粮食安全面临问题,重大传染病频繁发生,并且数字技术和 AI 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挑战等。这些都需要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对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进行优化。当前,中国已经和 160 多个国家以及地区建立起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 116 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启动了 53 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当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使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国科学家在新冠肺炎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并且其疫苗技术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望未来,我国确立了宏伟目标。其一,到 2035 年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其二,到 2050 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必须在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全球科技合作创新方面,加快创新型强国的建设步伐。



一方面,我们需做好自身之事,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功效。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还要继续探寻新形势下新型举国体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完善国内健康的学术生态以及科技的“内循环”。

一方面,不管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步,都不能停滞不前、自我满足。任何将科技自立自强误解为自我循环、自我隔绝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科技实力越是强大,就越需要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应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世界科技创新资源,持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网络体系,以提高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进国际优秀人才时要不拘一格,尤其要注重引进青年才俊。要对接优质的国际创新资源,在使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得以壮大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贡献更多。

作者是吴金希,他是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的教授,同时也是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的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4 14:00 , Processed in 0.13798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