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018年版的防火分区和层数相关规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6772
发表于 2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防火分区和层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2018年版:

表5.3.1展示了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相关内容,包括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以及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

注:表中规定了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规定增加1.0倍,若只是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了防火墙,此时,裙房的防火分区能够按照单、多层建筑的要求来确定。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有商店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还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且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

2 设置在单层建筑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

3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

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步行街两侧的建筑需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步行街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都不应小于本规范针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并且不应小于9m。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都不宜封闭。如果确实需要封闭,那么应在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而且,可开启门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外墙面积的一半。另外,步行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之间要设置防火隔墙,其耐火极限不能低于2.00h,并且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最好不要大于300㎡。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其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且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当采用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耐火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相邻商铺之间,在面向步行街的那一侧,要设置实体墙,实体墙的宽度不能小于1.0m,耐火极限不能低于1.00h。

步行街两侧建筑为多层时,每层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商铺都要设置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措施,且该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规定,设置回廊或挑檐时,其出挑宽度不得小于1.2m,步行街两侧商铺在上部各层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要确保步行街上部各层开口面积不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并且开口需均匀布置;

步行街两侧建筑内的疏散楼梯要靠外墙设置,并且最好能直通室外,实在有困难的话,可在首层直接通到步行街;首层商铺的疏散门能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内任何一点到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能大于60m。步行街两侧建筑二层及以上各层商铺的疏散门到该层最近疏散楼梯口或者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能大于37.5m;

总结:防火单元的隔墙耐火极限为2.00小时,玻璃门的耐火极限为1.00小时,疏散距离L1等于60米乘以2小时,结果为120米 。

疏散距离L2=37.5m×2h=75m

步行街的顶棚材料要采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能低于1.00h 。

步行街里面不应该放置可燃物,相邻的商铺招牌或者广告牌之间的距离最好不小于1.0m;

步行街的顶棚下檐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6.0m,顶棚要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宜采用常开式排烟口,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常闭式自然排烟设施,应能在火灾时手动和自动开启;

总结:有顶步行街,其最小宽度为9米,最大长度为300米,高度不小于6米 。

2、步行街两侧建筑的每间商铺面积S≤300㎡;

步行街的商铺,在上部各层设置回廊,其出挑宽度W≥1.2m,步行街的商铺,在上部各层设置挑檐,其出挑宽度W≥1.2m;

步行街内,相邻商铺有招牌,相邻商铺还有广告牌,招牌与广告牌之间的距离L,要大于或等于1.0m ;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在上部各层需要设置回廊,在上部各层还需要设置连接天桥,此时应保证步行街上部各层的开口面积S1≥ 37%×S(S为步行街地面面积),并且开口要均匀布置;

顶棚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排烟口宜采用常开式,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S2应大于或等于25%×S 。

2、平面布置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并且不应该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3层,确实需要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里面时,应该布置在首层,应该布置在二层,或者应该布置在三层;

2、布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3、布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4、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时,应当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设置在多层建筑内时,应当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

剧场、电影院、礼堂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当中。若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应超过2层。确实需要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要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以及疏散楼梯,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该防火墙的耐火等级不低于2h,并且要使用甲级防火门,以此与其他区域分隔开来;

设置在单高层建筑内时,还应当符合本规范第5.4.8条的规定。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建筑内时,观众厅适宜布置在首层,观众厅适宜布置在二层,观众厅也适宜布置在二层。确实需要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每个多功能厅的建筑面积也不宜大于400㎡;

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其不应被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最好设置在地下一层,不能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能大于1000㎡,若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该面积不得增加。

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含剧场、电影院),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

应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里面,处于首层,或者二层,又或者三层,且要靠近外墙的位置;

3、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确实需要布置在地下一层的时候,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该大于10m 。

如果确实需要将其布置在地下或者四层以及四层以上的楼层,那么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该超过200㎡ 。

厅、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也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且应采用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也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安全疏散与避难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内的疏散门也应分散布置,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小于5m 。

5.5.4、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有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0㎡,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埋深不大于10m,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这种情况下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这些情况下可设置1个疏散门。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其防火分区内安全出口若全部直通室外存在困难,那么可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用作安全出口,不过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要采用防火墙来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对于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小于2个,对于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个;

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其按本规范第5.5.21条规定计算出来的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30%,建筑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按照本规范第5.5.21条规定计算出来的所需疏散总净宽度。

总结:两个相邻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净宽度小于或等于百分之三十的疏散总净宽 。

2、建筑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W

设置了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若顶层局部升高,当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2层,当高出部分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当高出部分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高出部分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不过至少应另外设置1个直通建筑主体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并且上人屋面应符合安全疏散的要求 。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也应采用防烟楼梯间;裙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同样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公共建筑内的客电梯,宜设置电梯候梯厅,不应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内,公共建筑内的货电梯,也宜设置电梯候梯厅,不应直接设置在展览厅内,公共建筑内的客、货电梯,还宜设置电梯候梯厅,不应直接设置在多功能厅等场所内。

剧场的观众厅,电影院的观众厅,礼堂的观众厅,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过计算,且数量不应小于2个,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剧场、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每个疏散门平均疏散的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超过2000人的那部分,每个疏散门平均疏散的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当符合规定,该规定为表5.5.17所呈现 。



建筑内有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其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存在直线距离,该直线距离可按照本表的规定增加5m 。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有直线距离,若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那么该直线距离应按本表规定减少5m ,若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该直线距离应按本表规定减少2m 。

建筑物内全都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此时,其安全疏散距离能够按照本表的规定增加25% 。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若确实存在困难,那么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并且没有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把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距离楼梯间不大于15m的地方;

房间内的任意一点,到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其直线距离L′要小于或等于L,这里的L是表5.5.17中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餐厅、营业厅等场所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2个,在这些场所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

疏散门若无法直接通向室外地面,或者无法通向疏散楼梯间,那么就应采用疏散走道,该疏散走道长度不大于10m,通过此疏散走道到达最近的安全出口。

该场所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此时,室内任意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能够分别增加25% 。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其疏散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疏散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要按照每100人不小于0.6m来计算,并且其宽度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适合小于0.80m。

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有座位数要求,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座位数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总结: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需满足W≥1m的条件,边走道的净宽度需满足W'≥0.8m(每100人) 。

2、纵排的座位排数≤20排 横排的座位数≤22个

3、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走道,其各自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少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 - 1,列出了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单位为m/百人 。

观众厅座位数(座)

≤2500

≤1200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疏散部位

门和走道

平坡地面

阶梯地面

0.65

0.75

0.85

1.00

楼梯

0.75

1.00

总结:疏散宽度=l×P(人数)

5.5.21-1、商业建筑营业厅的疏散宽度的计算

商业营业厅的安全出口宽度,应按下列公式经过计算确定,疏散走道宽度,应按下列公式经过计算确定,疏散楼梯梯段宽度,应按下列公式经过计算确定,房间疏散门宽度,应按下列公式经过计算确定:

W=β×P÷100

W—商业建筑营业厅总疏散宽度(m);

β,疏散走道的每100人净宽度指标(m),安全出口的每100人净宽度指标(m),疏散楼梯的每100人净宽度指标(m),房间疏散门的每100人净宽度指标(m);

P —每层营业厅疏散人数(人)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一样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能够分层来计算,地上建筑里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要依据该层以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那一层的人数来计算;

每层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疏散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

5.5.21-7、商业建筑营业厅的疏散人数的计算

各层营业厅疏散人数需要依据业态、规模以及所处楼层的不同情况,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从而确定下来:

P=α×Sj

P—每层营业厅疏散人数(人);

α—商业营业厅的不同楼层的人员密度;

Sj—每层营业厅计算面积(㎡)

商店的疏散人数要依据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来计算,需乘以表5.5.21 - 2规定的人员密度。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能够按照表5.5.21 - 2规定值的30%来确定。

表5.5.21-2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α(人/m2)

楼层位置

地下第二层

地下第一层

地上第一、二层

地上第三层

地上第四层

及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

0.56

0.60

0.43~0.60

0.39~0.54

0.30~0.42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如果确需设置,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对于建材商店,对于家具展示建筑,对于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照上表规定值α的30%来确定。

表5.5.21 - 1中,每层的房间设有疏散门,还有安全出口,以及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其每100人的疏散净宽度为β(m/百人)

地下或半地下存在人员密集的厅、室,还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疏散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要依据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来计算确定,对于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能够按照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要依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来计算,计算标准是不小于1.0人/m2 ,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同样依据厅、室的建筑面积计算,计算标准是不小于0.5人/m2 。



场所设有固定座位,该场所的疏散人数能够按照实际座位数的1.1倍来进行计算。

展览厅的疏散人数要依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以及人员密度来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应小于0.75人/m2 。

4、建筑构造

6.4.1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具备更好的天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条件,并且最好靠外墙设置。当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以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1.0m;

②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③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凹物或其他障碍物;

④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⑤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封闭楼梯间内禁止穿过可燃气体管道,防烟楼梯间内禁止穿过可燃气体管道,封闭楼梯间前室内禁止设置可燃气体管道,防烟楼梯间前室内禁止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该设置可燃气体管道,住宅建筑敞开楼梯间内如果确实需要设置可燃气体管道,还需要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那么应该采用金属管,并且要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封闭楼梯间除了应当符合第6.4.1条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下面这些规定:

当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时候,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相应要求的时候,就应当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者采用防烟楼梯间;

除了楼梯间的出入口,除了外窗,楼梯间的墙上不应该开设其他的门,不应该开设其他的窗,不应该开设其他的洞口;

高层建筑的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的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的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甲、乙类厂房的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的封闭楼梯间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楼梯间的首层,可把走道和门厅等纳入楼梯间,从而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不过要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进行分隔。

防烟楼梯间除了应当符合第6.4.1条所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①应设置防烟设施;

②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的前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住宅建筑的前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5㎡。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住宅建筑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

④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外,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有正压送风口,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楼梯间的首层,可把走道和门厅等包含在楼梯前室内,从而形成扩大的前室,不过要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进行分隔。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栏杆扶手的高度,其数值不应该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其数值不应该小于0.9m;

②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梯段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也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④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着梯段。

疏散用楼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扇形踏步,若确需采用螺旋楼梯,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若确需采用扇形踏步,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

建筑内设有公共疏散楼梯,该楼梯的两梯段之间,其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需要符合一些规定,具体如下: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其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了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商业用途。该室外开敞空间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

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内要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式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借助下沉广场来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不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确需设置防火雨棚时,防风雨棚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

6.5.3防火分隔部位设置防火卷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除中庭外,防火分隔部位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宽度不大于10m ,防火分隔部位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 ,且不应大于20m ;

2、不宜采用侧式防火卷帘;

除本规范有其他规定之外,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该低于本规范针对所设置位置部位墙体的耐火极限要求 。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T7633中有关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T7633中有关耐火隔热性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只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 7633里有关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条件时,就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不过火灾延续时间不能小于该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

5、灭火救援设施

7.3.1 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设置了消防电梯的建筑,存在地下或半地下室,还有埋深大于10m,并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消防电梯要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当中,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的消防电梯数量不应少于1台,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可以共同使用1台消防电梯。

7.3.8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每层停靠;

2、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4、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

5、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应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6、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7、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6、消防设施的设置

8.5.1建筑的下列场所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公共建筑、厂房、仓库的建筑高度不大于50m,住宅建筑的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

前室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合用前室也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并且这些可开启外窗的面积符合自然排出烟口的面积要求 。

8.5.3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还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 。

2、中庭;

公共建筑内,有地上房间,其建筑面积大于100㎡,并且经常有人停留 。

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地下或半地下的建筑(室),地上建筑内无窗的房间,若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者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并且经常有人停留,或者可燃物较多,那么就应设置排烟设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2 23:02 , Processed in 0.1157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