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京东刘强东谈管理即管人:3点非正统管理法则解析劳力辩证法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6760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CEO刘强东讲过,管理的实质是管人 。管人实际上管的是人心与人性 。本文提及的三个管理法则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掌控 ,这些名词或许较为生僻 ,甚至有些管理者都未曾听闻 ,然而在日常管理中应用得极为广泛 。管好人性比制定再多制度都更有效 。

我在之前文章里提到过一个概念,在人文体系当中,存在着许多“暗物质”,它们由于和传统观念相互矛盾,或者是与主旋律不相符合,所以最终都毫无声息地消失了 。

管理也是如此,广泛传播且盛行的常常是名门大家,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全都是符号常识。

今天,剑走偏锋,谈3点非正统的管理法则,看能不能扶你两步。

劳力辩证法则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公司处于500强时,领导更替较为频繁,人员迎来送往,在这种情况下,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

有些领导对待员工很严苛,作风十分强硬,当他们取得好成绩后,离开了原来的机构,大家反倒会产生一种感激与爱戴之情,之前所受的苛责也会被完全抹去 。

第二件,后来我做咨询,去一家企业调研,发现一个怪现象。

企业的业绩相当出色,业务结构十分健康,照常规发展,全体员工哪怕放假2个月,也能够完成全年任务。

总经理对员工依旧不依不饶,进行各种折腾,一会儿组织全员技能考试,一会儿开展交叉大拜访,一会儿推进产品深度开发......

然而,这些动作无法直接产生较多业绩,并且会给员工造成极大负担。

我问那总经理,既然业绩这么好,为什么不给员工稍微放松一下。

他说,一是保持节奏,节奏一松散,再想紧就不容易了;

二是,员工付出越多,越会珍惜成绩单的来之不易。

当时,对于上述两件事,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直到听到一个概念,才突然领悟,这个概念就是“劳力辩证”。

“劳力辩证”现象,这是德国思想家罗尔夫所提出的概念,他讲述了一个故事 。

约翰是美国空军的一名士兵,他艰难地通过了跳伞测试,之后会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每个通过测试的人都能获得一枚降落伞形状的别针,这是所有伞兵都渴望得到的物品。

轮到约翰时,他的上司以挑衅姿态站在他面前,把别针放到他胸前,然后猛击一拳,结果别针扎进了约翰的身体。

从那以后,那枚别针被约翰当成了荣誉的象征,小小的伤疤也被约翰当成了荣誉的象征 。

别针被裱进框,挂上墙。而伤疤,约翰则一有机会就向人展示。

罗尔夫表示,这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体现,人都存在把磨难后的成果神圣化的趋向,这些均是无意识的反应。

“劳力辩证”可以解释很多日常现象,比如:

为什么黑社会帮派的入会程序会如此残酷呢,因为如此这般,通过者会更加自豪 。



为什么一个女孩,迟迟不愿意离开人渣男友呢?是因为,痛苦能够换来浪子回头,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

为什么那些总是抱怨公司不好的员工,却不选择离职呢?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些苦难,是一个个可以用来换取成果的筹码,而且他们觉得,这些成果迟早会变得亮丽 。

所以,回到我们的主题,那种给员工施加很大压力的领导,并不一定在事后就会得到差评,甚至还可能会让对方心里产生感激之情。

但存在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你必须取得优异成绩,这些压力得给员工带来福利才行,不然,当你处于艰难境地时,员工们只会围坐一旁叫好,却没人会伸出援手。

有效敬畏法则

在某次培训期间,我们要求学员罗列上级的哪些行为最令人反感。原本认为责骂之类的行为会位居首位。

谁知道竟然是“反复的口头威胁”。

所谓“反复的口头威胁”,是指管理者动不动就拿“让你下课”来吓唬员工,管理者动不动就拿“要清退你”来吓唬员工,然而管理者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威胁总停留在口头上。

管理学大师约翰·科特曾说过,对下属进行反复的口头威胁,这不仅会让员工产生反感,还会使员工对上级失去敬畏,并且这种威胁起不到任何正向作用。

“敬畏”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特质,凭借这种特质能够实现令行禁止 。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有效敬畏呢?先讲一个我最敬畏的领导。

当时他接受了危难情况下的任命,那时整个公司处于业绩低谷阶段,而且人心散漫,原本以为他到任后会先采取一些有力举措,然而谁能想到他却像寒冷的水一样寂静无声 。

前两个月,除了出台几个新规定,还经常去各部门走动,去了解一下情况,看起来好像什么正经事都没做 。

只是到了第三个月,他突然使出了重大举措,一次性免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层干部,并且这些免职都是有规定依据的。

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人家那两个月可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做了很多事,具体来说就是把很多东西放进了购物车,等数量差不多了,再进行统一结算。

领导令人敬畏的地方就在这儿,两年多来,从未见过他斥责任何一名员工,最多就是用犀利的眼神看着你,也没见过他口头威胁过谁,然而却没人敢越过界限 。

这位领导就很好诠释了“有效敬畏法则”。

克拉克是一位科幻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在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里揭示了“有效敬畏法则”。

外星人想要对地球人施以援手,然而人类不太顺从,于是外星人挑选了一个最桀骜不驯的地区,借助高科技手段,使得阳光再也无法照射到那个地区,此后的几百年间,所有人类都再也不敢有所冒犯了。

这是一个虚拟的场景,克拉克想借此告诉我们一个关键的道理,那就是若要树立权威,就得运用最为强大的暴力手段,去惩处那些破坏规则的人,而且只需这么做一次,如此一来,这种震慑便会永远在人们的脑海中回荡 。

这个法则很适合刚上任的管理者,挑选一两个负面典型,狠狠地整治,彻查到底,毫不留情,一旦采取行动,能确保你在任期内平安无事。

想起我上中学的时候,放学路上总会被几个小痞子拦住。我们家属院里有个大混混,他告诉我一个绝招。他说再遇到这种事,不要管其他的,只抓住一个往死里打就行。后来我试了,果然没再受到他们的欺负,想来就是这种法则起了作用。

沉默的监督者法则



80年代的香港,曾发生过几起灭门惨案,这几起案件存在一个共性,受害者家里的佛像,其眼睛都被蒙住了。

所以警方曾经认为施暴者是佛教徒,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成功破案,这时才发现罪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于是警方就问他,为啥每次作案都把佛像眼睛蒙上?

那罪犯说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就是不想让佛看着自己。

此事给香港警方带来了启发,警方制作了许多警察的肖像,将这些肖像放置在一些盗窃频发的超市,后来那些地方的犯罪率果真降低了。

这个法则就叫“沉默的监督者”。

你可能会问,这和管理有什么有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记得我还在 500 强企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客户到公司参观,客户看到公司的墙上布置得满满当当,上面有公司领导的照片,还有领导的寄语,另外还有各个部门的业绩展示 。

他询问我,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是否有用,是否会干扰员工的注意力 ?

当时,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现在我明白了,这便是“沉默的监督者”法则 。

“沉默的监督者”,也被英国某心理学实验证明。

实验在办公室的茶水间开展。公司多年来都提供茶水与咖啡,不过是要收费的。工作人员会把建议价格写出来,然后贴到墙上。在价格下方放置一个“诚实盒”,享用者可自愿投入硬币。

后来实验者在价格表上贴了一个横条,起初这个横条是空白的,没有任何解释。在接下来的10周里,每到奇数周,就在横条上贴上眼睛的照片。每到偶数周,就在横条上贴上鲜花的照片。

10周后统计结果,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奇数周收到的钱是偶数周的3倍,这说明那双假眼睛起到了作用。

“沉默的监督者”实验说明:

有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它能够改善人类的行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完全没有意识参与。

所以,你应该也能就此悟到点什么?

我曾共事的另一位优秀领导,似乎就精通此道。

每年给各部门下达任务之后,必定要举办一场隆重的签约协议活动。要签的是什么呢?是军令状 。

内容就是,如若完不成任务,自愿就地免职之类的......

每个部门经理签完之后,要手持军令状与大领导合影,之后将军令状和合影装裱进框里,挂在每个经理座位后面的墙上......

你能够想象,每天早上经理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受着来自背后的推力,心中暗自哼唱“是你,多么犀利的目光”,然后惊讶地说“纳尼”,接着感觉透心凉,最后心想就是这个味......(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2 22:41 , Processed in 0.0911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