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2023年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承包商顽疾与事故数据分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473
发表于 2025-2-26 0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顽疾”承包商管理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很严峻。其突出表现为伤亡事故频繁发生,死亡人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从统计资料来看,最近几年,全国各类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了 10 万人,企业安全事故每年致使 15000 人以上死亡。2023 年全国事故数量为 4.9 万起,导致 3.46 万人死亡,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 6.5%和 8.6%。在 2023 年国内危化品事故方面:国内危化品事故共有 652 起,其中死亡 1 人以上的事故有 113 起,这些事故共造成 327 人死亡;火灾爆炸事故有 286 起,占事故总数的 44%,造成 169 人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 52%。

2023 年有好几家曾经在行业中处于标杆地位且是专家输出源地的企业都遭遇了事故。这些企业在行业里遭到了一些专家的严厉批评,可谓体无完肤。倘若张爱玲还在世,她必定会说:安全生产就如同一件华丽的袍子,然而袍子里面却爬满了虱子。只有等出了事故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所谓安全管理做得好的企业,仅仅是外面的袍子显得华丽、好看罢了,而里面虱子的数量其实都相差无几。大家的安全管理水平都处在同一个“时区”。

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的四大“顽疾”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哪些顽疾呢?2012 年曾有过相关讨论。获得 TOP3 的分别是变更管理、承包商管理和作业风险管控。十二年过去了,通过对很多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大顽疾依然存在且十分嚣张。并且又新增了一个顽疾,即应急能力。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分析事故,不难发现,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有这四大顽疾的影子。

若问,四大顽疾存在我们不明白的地方吗?存在知识盲区吗?存在不懂的东西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予以否定。那么,我们为何管不好呢?我们先分析这“四大顽疾”的共同点:其一,技术含量都不高,很明显这四个顽疾的技术含量并不多,并非安全管理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项目,经分解可知都是常规的步骤和程序;其二,需要控制的程序较多,都不是仅靠一两个步骤就能完成的,都需要逐步进行;其三,涉及到多人以及多部门。四大顽疾,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审批还是操作,都牵涉到多个部门以及多个岗位。

分析四大顽疾的共同点后,你便能发现我们的弱点所在,那就是管理能力太差。

我们无法对这种长流程的作业进行协调、组织、配合以及管理,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有诸多原因。简单来讲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安全意识极为薄弱。尽管我们具备了各种体系,进行了各种领导力培训,也做出了各种承诺,然而,当领导下达赶紧修改并抓紧生产的指令时,却没有人会想起变更管理这回事!

二是加强安全责任的工作并非出于内心,所以我们不会去思索这些所谓的安全措施到底是否可行,不会去考量这些应急措施是否好用,而更多的是在想这样做我就可以没事了吧?

三是安全和应急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开展的很多培训与教育,只是停留在书面上,仅仅是为了进行宣传以及留下痕迹而已。正因如此,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四是安全文化尚未成型。满厂子都有宣传标语和警示标识,然而这些标语和标识实际上没什么用,只是在凑热闹,只是给外人看的。如果你去现场随便找一个人问问重大危险源牌子上的内容,看看能有几个人完整回答出来,就会明白这一点了!

承包商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四大顽疾之一

承包商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四大顽疾之一,多年来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治愈。事故频繁发生,这让企业感到十分头疼。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解决和提升相关问题,我也时常进行思考。经过一些实践后,偶尔会有一些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进行探讨。

笔者曾经历一件事:我们曾接触过一个承包商,即专门做设备安装的公司,在国内还有些名气。与他们的合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首次承接公司工程,我们深感惊艳,他们在技术、态度以及对安全的重视方面都远超以往的承包商,这让我们十分高兴,还安排专人专门去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这对我们的安全管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首次合作可谓圆满。第二阶段,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承接了项目,起初仍满怀期待,觉得能学到些东西,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他们对安全制度、规章的遵守以及工作态度都不如从前,施工质量也大幅下降,我们立即进行了严格要求,他们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我们询问他们为何如此,他们未作解释。他们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后说出了实话。他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而且上一个项目的业主管理极为苛刻,所以刚到的时候还保留着做上一个项目的习惯。从我们这里离开后,他们在附近承接了一个项目,这个业主不太管,于是他们慢慢就松懈了。再次来到我们这里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从这个例子我们能想到很多呢。



一、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难点在哪里?

笔者一直认为承包商管理的技术含量不高,但要管理好却很困难。为何会这样呢?就如同大家都明白应当依据红绿灯的指示在马路上行驶或行走,然而您瞧,电动车和行人为何常常会闯红灯呢?承包商管理不好的原因与这差不多。

难点一:承包商管理需要多个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理念方面进行融合,或者说是展开博弈。承包商与业主单位就如同一对夫妻,它们在理念和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安全管理上很难实现统一与和谐。而且,承包商和业主单位还处于两个不同的行业,这也就意味着业主单位和承包商在安全方面的差异难以达成统一。

难点二在于承包商方面的问题,即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导致管理水平难以提升。承包商大多属于建筑和安装类企业。这类企业的显著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除了少数管理和技术人员之外,其他所谓的“力工”“通用技术工”“低技术工”都不是固定的。因为这些工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平时没有项目时他们就回到了市场。有项目时就被招聘过来。在某些地方,还有一个不太尊重人的称呼叫“牵羊”。但这些工人也并非软弱可欺,他们把找到工作称作“打兔子”。哈哈,这样一来就公平了。这些市场上流动的人去过不少单位,并且养成了诸多习惯。他们对于被管理并不乐意接受,一旦管理严格了,就会说“老子不干了!”当然,也有一些流动性相对少些的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运行成本比较高,在招投标的时候很不占优势。

难点三:业主的内部管理水平。一般而言,业主单位设有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此部门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他们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会对他们管理承包商的水平产生决定作用。此外,大部分业主单位签订合同以及执行合同的是另一个部门,而施工的属地又是一个部门,再加上安全管理部门,总共四个部门对承包商进行管理。这对业主的管理水平是一种考验。很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单位在协调多个部门进行管理方面存在困难。

那该如何提升呢?

二、承包商的选择中的“无奈叹息”

在承包商管理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出这样的无奈叹息:以低价中标后,难以找到高水平的承包商,因此安全总是难以管理好!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同的承包商所呈现出的安全管理水平差异极大,好的承包商甚至能够提升业主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而差的承包商即便你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进行管理,也依然管不好。那该怎么办呢?目前我们无法改变“低价中标”的现象。如果改变了,您会发现出现的问题会增多,就像高考那样。我们可以提出改进的方面:其一,要设立严格的安全准入门槛,并且将其计入考核之中,应提出更多具体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有资格进入,若不满足则不允许其参与;其二,在投标之前对其进行安全审查,类似于第三方评审,要详细了解其以往的业绩和考核情况,将其作为否决项或者加减分项;其三,设置严格的考核门槛,使其知难而退。也许上述办法的作用较为有限。大部分承包商是老油子,事前他们会做出各种承诺,提供各种资料和证件。然而,一旦接了标,他们就会换一副嘴脸。即便如此,他们仍能执行完合同。反正他们有门路和办法,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是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控制。但做了总归比不做强,哪怕只是进步一点也好。

三、业主的安全管理水平决定了承包商的管理水平

业主如同承包商的一面镜子,若业主自身“上歪”,那么承包商也会“下不正”。业主的安全管理水平对承包商的管理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就像笔者开始所举的例子那般,业主的态度与水平宛如一面镜子。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决定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尽管我们对承包商进行各种管理与考核,然而归根结底,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承包商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业主的外力与监督所起到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倘若业主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较高,便可以影响、辅导并提升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业主这面镜子可以照出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双方的水平都处于较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是最为简单的,就如同高手之间的过招一样,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事情就能够顺利完成;二是双方的水平都比较差,对于这种组合,我认为是已经无法挽救的了,所有的事情只能交付给上帝去决定了。

三是承包商水平高、业主低。这种情况难以刻意求得。业主若能有清晰的认知,便还能从中学到东西。而在这个时候,监督和执行极为重要。我们的文化中存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观念。一旦业主对相关事宜一无所知,且无人进行监督,他们就会自我松懈。因为他们的水平高低是可以通过要求体现出来的,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会出现你退他进、你进他退的情况。遇到起初水平高的承包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尽快提升,以保持共同进步。

四是业主的安全管理水平高,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低。我们认为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组合。其一,是因为所处的行业特点不同,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更为精细和严格,建筑和设备安装行业相对较为粗犷。其二,我们拿化工企业的要求去对照他们,肯定会觉得他们不行,这种比较是不公平且不科学的。再者,甲方和乙方天然的地位差异导致了评价角度的不同。甲方认为自己很横,乙方觉得自己寄人篱下,这样一来就显得甲方水平高,大家也会逐渐默认这种状态。其三,承包商喜欢“藏拙”,因为安全需要投入,他们虽有一定的安全管理水平,但内心有时不想投入,所以你要求了,他们就做,你不要求了,他们就装作不会。于是慢慢就形成了第四种这种类型。

我们在这里以第四种情况为基础进行讨论。其一,业主这面镜子首先必须要照出承包商真实的安全管理水平,自己心里要清楚明白。合同已经签订了,甚至项目已经开工了,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否则是不能更换承包商的。所以,只能与承包商合作,将项目的安全工作完成。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水平后,就应当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许多企业对所有的承包商都采用相同的管理方式,这可能会导致偏差。就如同老师给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讲题时,方法肯定是不同的,承包商更应该如此。其二,业主这面镜子一定要能照出自己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要找出双方的不足。我们的知识存在盲区,在业主与承包商的交流过程中,总是能够找出大家不足的地方,此时可以借助监理或者外部力量来进行提升。

所以说承包商管理实际上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露出海面的那部分,就如同冰山一样。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那么承包商管理自然也不可能好。

四、和承包商一起成长



1、开工前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

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和施工要求除外,工作人员的交流很重要。因为在之后很长时间大家要在同一条战壕工作,甚至要让对方保护后背,没有交流和信任是不行的。此时最为重要的是平等相待,要把承包商当作“兄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把项目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只是单位不同。如果总是以甲方的架子居高临下地指挥承包商,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既可以汲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又可以一起提升自己。

那么在安全方面需要交流哪些内容呢?其一,是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包括理念以及远景。这是安全管理的指引方向,不要求两个公司的理念完全相同,但起码在认知的高度上应该达成一致,否则以后可能会产生很激烈的冲突;其二,是管理体系和机制的运行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也是双方安全管理交叉和交融的阶段。倘若双方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那么不仅效率会低下,还会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其三,要交流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在实际情况里,很多业主事前不说明,一上来就进行处罚,这使得承包商感到很郁闷。事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先礼后兵,这是应该要做的事情。

2、过程管理很重要

前面进行了沟通,过程管理会变得流畅一些。然而,在这个时候,麻烦也该出现了。企业实行多头管理,承包商也需要多头应对。多头对多头,这正是承包商管理的难点所在,也是核心所在。你从排列组合的角度就能明白这个过程是很嘈杂的,其中充斥着争吵与矛盾。在这个时候,好的沟通机制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通常会有早会等各种沟通会议。理顺沟通机制是一项需要技巧的工作。还好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供使用,像各种图、各种表都可以运用。这个时候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其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力边界是很重要的,不然领导会很劳累且效果不佳;其二,各种指标和要求必须依据 SMART 原则来制定,之后要积极进行追踪,因为管理水平差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而当下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追踪,多费些事总比发生事故要好;其三,说好的规矩一定要执行。大家都存在懒惰和侥幸心理,尤其是在他人管理之下这种心理更为明显。所以,对于承包商的过程管理必须要依据计划来开展。既然已经制定好了规矩,那就应该予以执行。

3、考核作为结束时送的“大礼”

现在有很多企业存在对承包商的考核,然而,感觉承包商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考核。因为在他们看来,下次去投标好像并不会因为此次考核而有什么实际作用。但笔者始终坚信,未来对承包商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将会如同企业的征信那般严格,并且也会成为承包商必须跨越的一道实实在在的门槛!业主对承包商的考核在管理方面,不仅对本次有威慑作用,还能为以后的选择提供依据,也能为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因此,业主需公正、公平、公开地对承包商进行考核,且该考核应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小结

我们有时会觉得治疗“顽疾”得依靠特殊的药材和特殊的手段。等把问题仔细分析清楚后才明白:实际上治疗顽疾用的恰恰是最为普通的药材,不过需要严格的煎制程序,就如同北京同仁堂的对联所说:炮制即便繁杂也绝对不敢省去人工,品味即便昂贵也绝对不敢减少物力。这味药制作完成后,按照要求进行对症治疗就可以了。当顽疾不再是顽疾时,我们会发现,承包商并非我们的对手和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把事情管理好了,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就提升上去了,实现了共同的成长。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好书推荐

(订购方式,点击图片)

这是一套值得“安全人”拥有的学习材料。“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研究丛书”由六个分册构成。这套丛书是众多专家历经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它介绍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又能对工程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读者了解“五高”辨识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有助于读者掌握“五高”辨识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能够从源头上系统地辨识风险,能够从源头上系统地管控风险,能够消除事故隐患。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能够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能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22:15 , Processed in 0.0965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