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陈晨的买房故事:从内蒙古农村到呼和浩特,年轻人的购房梦想与现实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69
发表于 2025-2-27 0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晨在脑海中多次构建了“买房”的场景。当她真的买下房子的那一瞬间,整个人处于“懵”的状态。

她确定的是,自己心中有一个“舞台中央”,这个“舞台中央”是模糊而抽象的,她最终抵达了这个“舞台中央”。

DT 研究院的《2024 年轻人买房意愿调查报告》表明,我国有超过 30%的年轻人觉得买房并非人生的必选项。在一线城市里,45.8%的女性认为必须要买房。同时,在三四线城市,年轻人的购房意愿整体上比一二线城市要高,他们购房的资金来源也更主要是依靠家庭支持,而不是靠个人独立去购房。

陈晨属于渴望买房的青年群体。她源自内蒙古,出生在农村。大专毕业后,在呼和浩特工作,月薪 3 千。她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兼职,减少社交活动,全力攒钱。

「视觉志」与这名女孩进行了对话,询问她是怎样在 25 岁之前攒下 22 万的,又是如何在 28 岁时付清 40 万贷款并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

陈晨秉持着“积少成多,开源节流”的消费观念和挣钱之道。她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朝着购房目标前进。她不想依靠家人,而是希望凭借自身的力量去靠近理想的生活。

抵达彼岸

“我要去买房子”,陈晨话音轻落,但决定,震耳欲聋。

2022 年,她以平静的语气宣布了这个计划。陈晨的父母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将目光投向她,说道:“你怎么会想到这种事情呢?”他们认为陈晨只是在闹着玩。

陈晨第一次见他们那么吃惊的表情。

那一年,她的年龄是 25 岁。她每月的薪资是 3000 元。她同时从事着几份兼职工作。在三年的时间里,她积攒到了 22 万。

陈晨人生中首次买房。为避免踩坑,她早早在网上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查看楼盘的开发商以往是否有违规记录,查看期房附近的地铁线路规划情况,以及了解交通的便利性、后续的税费情况和转手的费用等。

做完详细“背调”后,她决定领着爸妈去看房。

陈晨性格较为内向,在面对陌生人时话语较少。然而,唯独在买房这件事上,她一进入屋子就开始不停地与中介交谈。她初次体会到了主导权,“要是家人购买的房子,我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现在是用我自己的钱来买房,我能够决定把钱花在何处”。可是,中介带她看的房子,一个比一个大,她都没有能力购买。

她看过不少房子,有户型不好的,有朝向阴凉的,有小区太老的,有位置偏僻的,还有墙体掉渣的……爸妈觉得这些房子都不行,认为环境不够好;然而陈晨觉得这些房子都可以,她更注重房子的价格,只要以后还月供的压力能小一些。她能接受的月供最大范围是两千五。

陈晨称,位于市中心的期房,其面积通常在七八十平方米左右,每月的月供价格远远超过了她的预算。她的父亲建议她改变购房方向,去购买一间公寓或者是没有房本的房子,通过这种方式她就能够一次性付清全款,从而无需承担后续的压力。

陈晨把桌面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陈晨有她自己的想法。

期房存在不能保证交付的情况;公寓的税率是比较高的;要是房子没有房本,就容易引发产权纠纷。陈晨坚信,便宜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她不想让自己面临任何风险。

她最终决定购买一套二手房,这套房子是两室一厅的。首付需要 22 万,每个月的月供是 1800 元。它紧邻着地铁站,从楼下走出去就是商场。房子的性价比很高,并且距离她爸妈家仅仅只有 2 站地铁的距离。她对这个房子非常满意。

尽管攻略做得再完美,她还是逃不掉狼狈的时刻。

陈晨购买的房子处在老小区,其楼龄已达 20 多年,供暖情况不佳。她刚搬进房子没多长时间,房子就出现了漏水现象,水顺势快速地流到了楼下,同时暖气也全部损坏了,陈晨只得一盆接一盆地把水倒掉。

爷爷很快也得知她买房了,老人家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可别做违法违规的事!”之后,消息在老家传开,亲戚邻居们先是十分震惊,接着纷纷赶来询问陈晨,她是怎样在短时间内赚到这么一大笔钱的,他们希望她能去教导自家孩子。

这些评价对她没有产生影响。她明白,买房是自己内心想要做出的决定,并非为了任何人。陈晨自幼生长在农村,在学生时期成绩较为普通,步入社会后从事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她未曾想到,某一天,聚光灯会投射在她的身上。在签下购房合同的那一个瞬间,她说,那便是她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陈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找寻生机

在灯光亮起之前,她一直在缝隙里找光的痕迹。

1650块。这是陈晨初入职场领的第一份工资。

那时她在实习,工作内容包括文员、前台和人事。她没有双休,一周仅能休半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休息日,陈晨舍不得将时间花费在睡觉上,因为如果一觉睡醒,睁开眼睛就又该上班了。

她像机器一样连轴转了三个月,每天都被低沉的情绪笼罩。

实习结束后,她更换了公司,开始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她每天 7 点半出门,6 点多下班回家。她的月薪是 3 千多。从家到公司大概 7 公里的路程,由于早高峰堵车,她需要乘坐 2 小时的地铁和公交才能到达单位。她不喜欢这种被压制、被束缚的感觉。

与之相对,做兼职能让她感受到更多自由和无拘。



高中毕业后,陈晨就开始忙于各种兼职了。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她在商场最繁华的地段卖雪糕,一个下午就能卖出两百多支,从而尝到了赚钱带来的成就感。到了念大专的时候,她每个假期都会到超市做促销员,一天能赚取一百多块钱。

正式工作后,不上班的时间里,她一直疯狂做兼职。有公众号编辑的工作,还有社群好物博主的工作,以及上门喂猫、接商业合作、开网店等。她的收入情况起伏不定,有时好有时坏。当碰到情况不明朗时,她会立刻更换赛道,去尝试新的领域。

工作纷至沓来地向她袭来,她却总能稳稳地接住。这是因为陈晨对每一个赚钱的机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这些“散活”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不太起眼的。当她出门时,若被问到要去哪里,她不好意思告诉父母自己是去上门喂猫以赚取额外的钱财,只是丢下一句话:“我出门玩。”

陈晨觉得,老一辈可能是爱面子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几十块钱能有什么可赚的呢?”然而,陈晨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恰恰是因为有了赚取小钱的机会,才会有赚取大钱的机会。”她对积少成多的力量深信不疑。

她的“上门喂猫”事业已经开展了三四年。从 2019 年起,每逢春节她都会查看网上是否有需要帮忙上门喂猫的帖子。陈晨表示,在市区 3 公里范围内,根据猫的数量收费,每只猫 40 元。平均每天能接到 3 到 4 单,有时候能接到 5 单,持续做 20 多天的话,能够赚到六千多块钱。

平常下班后,她会赶紧回家做兼职。她帮公众号编辑文章,每个月能额外多挣一千多块。她还会帮一些媒介公司写稿子,一个月能增加六七千的收入。

陈晨做线上兼职一段时间后,有了自己的粉丝基础。接着她开始创建社群,专门进行好物分享。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到三四千;然而,月入仅几百的情况也时常会出现。

社群逐渐成熟后,有许多商家找到她,请求她帮忙推广店铺以继续赚钱。看到效益在增长,陈晨决定与朋友合伙开设网店,售卖自己的产品。在疫情尚未发生之前,也就是网店生意最为火热的时候,她每个月能够获得一万多元的收入。

后来,她持续去寻找新的赚钱途径。她在社交平台上创建了新的账号,仅仅用 5 个月的时间就将该账号做到了拥有 18 万粉丝。在这期间,她对接了一些品牌进行合作,从而赚到了几万元。如今,她在抖音上经营着“洛小包”这个账号。

搬进新家后,陈晨邀请朋友们到家里打麻将

不停做兼职的背后,正是她对生活的明确规划。

高考结束后,她的分数与本科分数线相差 30 多分。最终,她被市里的一所大专录取。在她感到沮丧的时候,她开始喜欢看励志演讲类节目。从那个时候起,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必须站在舞台中央,这样才能够拥有话语权,才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不然的话,就只能成为生活的配角。

陈晨成长的环境中,有很多从农村出来的青年,他们在高中之后就辍学了,并且早早地结婚生子。当陈晨上了大专后,她开始结识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这些同学的家里通常已经购买了车子和房子。陈晨的声音放缓,表达出她的羡慕之情。

她认为,这些同学在群体中能够获得不同的地位,并且会被不同的眼光所注视。毕业后,她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取得一些成就,让自己不再那么平凡。

她也想站在成为舞台中心。

陈晨读书期间去超市做兼职

极俭人生

陈晨为了实现存钱买房的目标,当银行卡里有几十万时,一分钱也不舍得花。

陈晨对于节俭式消费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把钱节省下来,这本身就会带来成就感;并且在省钱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做攻略,所以不但节省了钱,还获得了商品价格虚高背后的“知识”。

有时她分不清自己是省钱欲望太强,还是好奇心太重。她会为了拔掉一颗智齿,花费三天时间在网上查找攻略;她也会为了判断一件羽绒服是鸭绒还是鹅绒,必须确认它的真实价格,然后货比三家,经过一再甄别后才会购买。

每个省钱的日夜里,陈晨的存款金额也在蹭蹭上涨。

陈晨一点点地靠近首付目标

她把攒下的钱特意都存到同一个地方,这样能看得更清楚。她每周会点开余额界面两三次,“看到钱在逐渐累积,心里就会很兴奋”,然而她得控制表情,因为除了最好的朋友,身边没人知晓她要存钱买房。

陈晨没有将此事告知家人,她担心家人知晓后,会劝说她改变方向,例如让她买辆车。因为在父母的观念里,“女孩子没必要如此辛苦地去买房”。

如今,家人朋友觉得陈晨依旧极度节俭,是“过得非常辛苦的人”。然而,她本人并不这么看。做攻略不只是为了节省钱财,她还能获得一份超出自身原本认知范畴的信息,这种愉悦感本身就是另一种高光时刻。

陈晨不知该如何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外界,她也不期望父母能够产生共鸣。她觉得父母只会认为花费这些时间去挣十几块钱或者节省十几块钱是没有必要的,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重大意义。

从前,遇到这种情况,她会想要和父母争辩出个结果。然而有一天,她察觉到,不管自己说什么,都没法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她转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让自己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不再去做任何说服的工作。

陈晨已经买了房,他节俭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他每天的开销通常不会超过 30 块钱。其中,通勤的花费大概是 6 到 7 块钱,午饭通过点外卖要花 20 块钱,而晚饭则是自己回家做。

新家的吸尘器是朋友帮忙买的。吃饭的桌子是从哥哥家拉来的野餐桌。窗帘是从老家带上来的。床也是从哥哥家搬来的。

她只花了150多块,为主卧新添了一个拼装的塑料衣柜。

陈晨在新家养了4只猫

周围的注视



陈晨曾经无数次在脑海中构建那个“买房”的场景,当她真正买下房子的那一刻,整个人是“懵”的。

签完合同的那天晚上,她乘坐车辆回家。她从车窗向外望去,看到了路边闪烁着的街灯。紧接着,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向她袭来。陈晨说:“我从小就总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可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真的买下了一套房子。”

付完首付的那个晚上,陈晨躺在床上不停翻身。她在思考该如何布置自己的新家。接着,她下载了模拟装修的手机软件,在虚拟的“客厅”里对各种摆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她想知道墙上要挂什么,沙发颜色该选什么,就如同过家家一般。

她当了一晚上的“设计师”,没睡着,第二天直接去上班。

2025 年,陈晨参加了高中同学的婚礼。有些人对她能独自买房感到惊讶。有些人在聚会中好奇她是如何赚到这么多钱的。

她在聚光灯的照耀下,一点点走向舞台中央。

在老一辈看来,陈晨买房这件事不完全值得欣喜。爷爷惆怅地说:“这以后结婚可就困难了。”

她明白爷爷的担忧。在当地的传统观念中,当女孩变得独立之后,就很难再融入一个新的家庭。要知道,比陈晨年长很多的长辈,有些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却依然没能在市里购置一套房子。

谈到婚育事宜时,陈晨的妈妈其实并不期望女儿过早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妈妈的内心却处于矛盾之中。

陈晨曾问她:“倘若重新给予你一次选择的契机,你还会选择结婚吗?”妈妈认为,要是这份工作能够一直挣到钱,她就不会结婚。她又问:“那你为何还要劝我去结婚呢?”妈妈回答:“因为大家都是这般的。”

陈晨意识到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在买房之后,她在婚育方面能拥有更多话语权,比如不用再因为男方有房就必须结婚。

她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到社交平台后,意外地发现私信中涌入了不少劝告的声音,这些声音说:“你可能很难结婚了。”并且这种观念也束缚着许多年轻人。

她买房之后,家人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诸多事情上,家人更倾向于听取她的意见。面对外界的声音,她变得更有胆量,也渐渐活得更加轻松:“大不了我不听了,我走远一些总归是可以的吧。”

房子给了她打破传统枷锁的勇气。她曾设想,倘若自己能拥有一笔属于自己的存款,那么即便空缺半年或者一年也无妨。然而,倘若手上一无所有,那就真的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哪怕是月薪仅 1000 多的工作也必须去做。

这种想法,会让陈晨偶尔想起初入职场的自己。

月薪 1650 的日子,就如同一个关不掉的弹窗,不断地反复跳出来,时刻提醒着她,必须要努力赚钱,从而过上能够自己独立做主的生活。

付完 22 万首付后,陈晨银行卡里的余额只剩 5000 块。这 5000 块是留给小猫的,以防它们生病需要急救用。她打电话给朋友,说以后超过 10 块钱的饭局别喊她。她又再次回到极俭生活的轨道,买 10 块钱的衣服,买 20 块钱的鞋子,还带饭上班。

陈晨为了节省开销而带饭上班

买房后,她明显感知到自己对消费有了更彻底的客观认识。

她觉得,要是追随当下的消费潮流,就会被动地进入资本所灌输的消费观念当中,无法切实地充实自身。如此一来,人所感受到的,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暂时满足感,而不会带来持久的快乐。

陈晨说:“我曾试着去购买一些价格较高的物品,然而,获得开心的时间较为短暂,或许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就不再有继续的动力了。”相较于购物所带来的短暂愉悦,她更倾向于赚钱和省钱所带来的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买房,于她而言,不是终点。

水电费是离她更近的目标,暖气费是离她更近的目标,物业费是离她更近的目标,小猫的治疗费也是离她更近的目标。这些都是更切实的目标。这些一个个目标在推着她不断前进。陈晨说,没买房之前,她最大的愿望是去买房;买房之后,最大的愿望是赶紧还清房贷。

2024年,28岁的她还清了房贷。

她每年偿还 10 万多,用了三年时间还清了 40 万。她还记得付完某一笔贷款时的心情,那心情如同当初付首付时一样,她感慨道:“还完之后又该钱包空空啦。”之后她还要继续赚钱。

陈晨为新家买的健身器械

如今,考研成为了陈晨的新目标。她期望能够打破学历带来的困境,前往更大、更高的平台。陈晨告诉「视觉志」:“我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原地。即便我最终没有考上,即便在别人看来只是做了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我也愿意去尝试。”

无论是买房这件事,还是考研这件事,在她做出决定之后,她总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去投入其中,并且义无反顾地将其完成。

她对未来有着理想化的憧憬——

希望明天会比今天好一点;希望今年和去年比,有点不一样。 ‍

不希望我始终待在同一个位置;不希望十年后我回想过往,仅仅只有买房这一件事。

监制:视觉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14:24 , Processed in 0.1285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