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古代科举之路:从白居易到陈亮,探索考取功名与文学成就的历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93
发表于 2025-3-2 2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社会,无数读书人都有考取功名的愿望。白居易在二十七岁时考中了进士,他曾游历长安的慈恩塔,还吟出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这样的诗句。而与他同时代的杜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终其一生都没能考中进士,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坛上的辛勤耕耘。

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录取名额相对增多。即便如此,能顺利中进士的佼佼者依然只是一小部分。南宋的陈亮也曾是“落榜生”。

永康五峰书院内的陈亮雕塑

二十七岁落榜

陈亮是婺州永康人,出生于 1143 年,卒于 1194 年。他读书极为刻苦,曾说“余少长,往往多读书山中”。他时常前往自家数里之外的龙窟山中读书,在十八九岁时就已怀有“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对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进行考察,进而撰写了《酌古论》二十篇,意在改变“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柝楯”的不良状况。而这《酌古论》二十篇便是他的成名作。时任婺州郡守的周葵读到这篇文章。他不仅称赞说:“他日国士也。”并且还“请为上客”,亲自对陈亮的读书学习进行督导。

一位穷苦的学生能够凭借文章而获得“市长”的青睐,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并且周葵后来还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拔和重用,被调到临安担任京官,担任了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务。

周葵到达临安后,陈亮也跟着来到临安学习,所结交的都是天下有名的人士。《宋史》对这一情况有很生动的记载,说“等到周葵担任执政的时候,朝廷中的官员来禀报事情,周葵必定指示他们向陈亮作揖,于是陈亮得以结交当时的豪杰俊才,充分地交流他们的议论,并且把《中庸》《大学》传授给他们”。

陈亮在临安生活了三年。之后,他因为要回老家完婚,便回到了永康。乾道四年(1168 年),他首次在乡里参加贡举,从而获得婺州的发解资格,成为了太学生员。次年二月,他前往礼部应试。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七岁,首次落榜。

上书宋孝宗



进士是能够晋升的阶梯。陈亮遭遇了落榜这一情况,他的心情自然不会好。或许他曾经有过一段沉沦的时光,然而他并没有虚度光阴。在那段日子里,他以《中兴五论》作为题目,创作了一组文章,并且以平民的身份向宋孝宗上书,这其中包含《中兴论》《论开诚之道》《论执要之道》《论励臣之道》《论正体之道》。

他畅谈了中兴等重大问题,也畅谈了恢复中原等重大问题,并且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宋史》以“奏入,不报”来记载热血青年陈亮的第一次上书。之后,陈亮陆续又进行了四次上书,再次将自己的主张进行了陈述。

陈亮呈上的书牍引起了宋孝宗的关注。宋孝宗怀有恢复中原的愿望,见到这样的文章后,对其极为赞赏。宋孝宗打算给予他一个官职,然而陈亮拒绝了,他言道:“我想要为国家社稷开创数百年的基业,难道是为了以此来换取一个官职吗?”这足以说明陈亮心怀国家之忧,并非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

南宋刻本《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书影

教书育人

陈亮落榜之后,重新整理行装。他从大城市临安返回了老家永康,开始担任教师一职。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会诵读儒家经典,深入钻研经义。并且时常会向外界“投稿”。众多学者都归附于他,他也更加努力地学习并著书立说,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十年。

独学而无友,就会孤陋寡闻。古人讲学注重实践。例如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研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他带着弟子前往卫、郑、陈、蔡、叶等地,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最终培养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陈亮的教学方式与之类似,几个弟子坐在一起,陈亮抛出一个话题,然后弟子依次谈看法。陈亮对弟子的看法逐一进行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陈亮邀请了朱熹等著名学者来讲学。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风采。

陈亮与朱熹是好友,他们都对学术怀有浓厚的兴趣。两人友谊深厚,然而在“王霸义利”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于是开启了持续时间很长的大辩论。淳熙十一年(1184)到淳熙十三年(1186)这期间,两人书信往来的集中辩论持续了三年。朱熹要求陈亮“以醇儒之道自律”,让他注重修身养性。而陈亮则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着重强调实事实功。他认为“古今异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但有救时之志、除乱之功,那么其所为即便不尽合义理,也不妨碍成为一世英雄”。最终谁都无法说服对方,然而,一封封彼此往来的书信见证了中国哲学进行思辨的动人场景。

“投资”房产



在永康,陈亮在办学之后,开始当起了老农。他会种菜,还会打理庭院,生活得怡然自得。有时候,他会看着周围的山峦与天空相互依偎,也会沉醉在山野的美丽之中。虽然在大考中他没有竞争过其他读书人,但是随着他教育成果的口口相传以及教学规模的扩大,他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了起来。

1185 年,陈亮 43 岁。在写给朱熹的信《又乙巳春书之一》里,他明确提及已赎回祖田 200 亩。同时,还有赤水堂、独松堂、小斋等众多房屋,种竹的园子有 20 亩,种植蔬菜、桃李的园子也是 20 亩,大池塘 30 亩,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塘。如此这般的实力,已然属于较为富裕的人家了。

很有意思的是,陈亮具备投资眼光,并且从事房地产生意。《复吕子约》曾有记载,“亮已完成交易,得到了京口的屋子,还又买了一两处芦地,就此成为了江上之人”。京口也就是现在的镇江。陈亮能够前往八百里外的镇江购置房产,这表明他确实拥有雄厚的财力。通过自身的努力,陈亮成为了经商致富的典范。陈亮看到自己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成果,心中感到心满意足,他不禁感慨道:“像这样一直到老死去,又有什么遗憾呢?”陈亮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经世致用的理念,他所追求的是真实且实实在在的功绩。

《宋人科考图》

永康的第一位状元

南宋进士科的省试通常要参加三场考试,分别是经义、诗赋、论策。绍熙四年(1193 年)的时候,陈亮考中了进士,成为了永康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知贡举的赵汝愚说他“大多采用论、策来进行参考”。

陈亮遭遇挫折,却并未自怨自艾。他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创造出了一番成绩,着实令人肃然起敬。陈亮是南宋浙东学人的杰出代表,成功开创了永康学派。他以家乡永康之名创立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学术流派,这便是他对故乡文化的最佳耕耘。一位落榜生逆袭成为状元,此事迹已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励志故事。

落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斗志的丧失。人生有千万条道路,科举并非是唯一的途径。即便树立了考取进士的志向,即便考不上,依然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15:25 , Processed in 0.1031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