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杜甫生平与诗歌创作:从裘马清狂到穷困潦倒的唐代诗人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930
发表于 2025-3-3 18: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

(712~770)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字是子美。其祖籍在襄阳(现今属于湖北),出生于河南巩县。因为曾经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在成都时被严武举荐为节度参谋,还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的人们称他为杜少陵,也称为杜工部。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且有文学传统的家庭里,他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在他 7 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诗歌,到 15 岁时便已经声名远扬。20 岁之后可以划分成 4 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年)到天宝四载(745 年)这段时间,杜甫过着一种“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他曾经先后在吴越和齐赵一带漫游。在这期间,他前往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失败了。天宝三载的时候,在洛阳他与李白结为了挚友。到了次年秋天,他们分手了,之后再也没有相会。杜甫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诗作现存 20 余首,大多是五律和五古,其中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到十四载这段时间,杜甫一直困守在长安,生活穷困潦倒。他持续不断地投献权贵,目的是求得官职晋升。六载的时候曾经参加“制举”考试;十载的时候进献了“大礼赋”三篇,从而得到了玄宗的赏识,玄宗命令宰相来测试他的文章;然而这些都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一直到十四载的十月,也就是安史之乱前的一个月,他才获得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官职。仕途失意沉沦,个人又饥寒交迫,这使他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到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也让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 年)到乾元二年(759 年)这段时间,安史之乱达到了最兴盛的状态。杜甫历经了诸多艰难危险,然而他的创作成就却非常大。长安沦陷之后,他向北前往灵武去投奔肃宗,然而在半路却被俘虏了,在贼寇之中被困了将近半年之久,之后他冒着生命危险从长安逃回到了凤翔肃宗所在的地方,被授予了左拾遗的官职。不久之后,因为房案直言进谏触犯了旨意,几乎差点死去。长安收复之后,他回到京城担任原来的职务。在 758 年 5 月,他被外调到华州担任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远分别了。此时期的杜甫,对于现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他先后创作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以及“三吏”“三别”等流传后世的名作。在 759 年,关辅地区遭遇大饥荒,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之后便辞去官职。他历经秦州、同谷,在年底抵达了成都。在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 200 多首,其中大部分都是杜诗中的杰出之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 11 年期间,杜甫在蜀中待了八年,在荆、湘待了三年。760 年的春天,他在成都浣花溪畔修建了草堂,并且断断续续地住了五年。在这期间,他曾因为战乱而流亡到梓州和阆州。765 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全家离开了成都。之后他因病滞留在云安,第二年暮春时节迁往夔州。768 年他出了三峡,辗转于江陵、公安,在年底抵达岳阳。他生命的最后两年,没有固定的住所。在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辗转漂泊,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770 年的冬天,杜甫在长沙到岳阳的船上离世,享年 59 岁。在离世前,他创作了 36 韵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其中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样的句子,依然将国家的灾难放在心中。在这 11 年里,他创作了 1000 多首诗(其中在夔州创作了 430 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还多。有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其中的名作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数量为 1400 多首。它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 多年的社会全貌,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它将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实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它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杜甫并非以客观的方式叙事,用诗来书写历史;而是在对现实进行深刻且广泛的反映之时,借助独特的艺术手段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就如浦起龙所说:“少陵的诗,蕴含着一个人的性情,同时也寄托着三朝的事情机缘。”天宝后期往后,杜甫创作了众多的时事政治诗。短篇有《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有《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这些作品内容各不相同,然而它们都是将个人情感与事实相融合,抒情的色彩较为浓厚。在杜诗中,战争题材的数量是很大的。杜甫对于不同性质的战争,其态度是不一样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作品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作品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前出塞》《后出塞》这两组诗,一方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另一方面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以及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和“三别”里,诗人对人民的痛苦抱有同情,对野蛮拉丁感到愤恨;然而大敌当前,兵源匮乏,他只得忍痛含泪去劝慰那些被征者。这体现出了作者内心极为尖锐且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创作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这些歌咏的对象,常常既与自己相关,也与时事有关,是情、景与时事的相互交融,并非仅仅是情景交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和《剑门》。

杜甫有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以及农业生产的诗,这些诗都灌注了作者的感情,并且具有时代特色。在杜集中,还有一些诗,它们的时代气氛不浓厚,个人感情比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所写的那一部分诗。这体现了他经过长期漂泊之后,获得暂时休息时的心境。在《屏迹》等诸多诗里,诗人对花草树木等的动态有着细腻观察,怀有无限喜爱且有深刻体会。这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多缠绵悱恻且一往情深。像《月夜》是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是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里,怀念李白的最为显著。从和李白分别开始一直到晚年,那些追念或提及李白的诗有 15 首。这体现了他对李白的尊崇和情谊。杜甫还通过诗来谈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的观点,即扬弃古今并自创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的时候,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的诗。在飘泊西南时期,同样为了这些目的,杜甫也作过一些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是五言排律。

杜诗的体制多种多样,拥有众多长处,各种文体都很擅长,并且能够推陈出新,开创出新的局面。它的五言古诗能将感事、纪行、抒怀融合在一个炉子里;内容博大精深,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运用,开创了唐代五言古诗的境界;其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以及“三吏”、“三别”。七言古诗擅长陈述意见,其感情豪放且沉郁,风格奇特且拗峭;例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他的七言律诗功力极为高超;五律有《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七律有《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在唐人律诗中,很少有能超越这些作品的。杜甫创作了许多五言排律,还有几首七言排律,这使得排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他的《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有 1000 字之长。然而,杜甫的排律有很多是堆砌典故、用于投献应酬的作品。他的绝句能够即景抒发情感,反映时事,并且开创了绝句中议论的体裁,开辟了新的途径,贡献非常大。杜诗内容广阔且深刻,感情真挚且浓郁;在艺术方面,它集古典诗歌之大成,还加以创新与发展;从内容到形式,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带来了广泛的影响。杜甫被后人尊奉为诗圣。杜甫一生处于潦倒的境地,他的诗中有“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这样的表达。然而,他死后却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赞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以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极为深刻。然而,杜诗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代之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极为推崇,文天祥更是将杜诗当作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代到现今,早已超越了文艺的范畴。

近千年来,治理杜甫诗歌的风气一直没有断绝。在宋代,出现了许多关于杜诗的编年类、分类类、集注类等专门书籍。例如有王洙所著的《杜工部集》,还有郭知达编撰的《九家集注杜诗》,以及鲁进行编次、蔡梦弼进行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另外还有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种类在百种以上。较为流行的有钱谦益的《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为杜甫撰写了本传。两宋之后,在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十分丰富。中华书局在 1964 年编纂了《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有王嗣的《杜臆》,清有施鸿保的《读杜诗说》。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被中华书局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有冯至所著的《杜甫传》,萧涤非的《杜甫研究》,傅庚生的《杜甫诗论》,朱东润的《杜甫叙论》等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以及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22 12:52 , Processed in 0.1165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