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雨中的母亲魏传朝:雨中挑水、放牛与收麦的深情记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69
发表于 2025-3-9 2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雨中的母亲

魏传朝

记忆中,母亲的影像大多和雨联系在一起。在雨中的母亲,她的影像有时模糊,有时清晰。我在雨中望着母亲,努力捕捉她的影像,时而觉得遥远,时而觉得贴近,既亲切又伤忧。母亲冒雨给家里挑水,那水桶有一两尺多高,她只能挑半桶,因为满桶水她挑不起来;雨天不用牛,这是放牛的好时光,由于我胆小,尤其怕把牛放丢了,所以她总是帮我赶牛上山,进到村西头的桐树林里,再往深处走就是茅草坡,那里遍地都是牛草,牛不怕,我也不怕,可母亲怕,她一淋雨就不住地咳嗽;有时灶火烧着了却没有菜下锅,母亲赶紧奔去菜园弄菜,一阵风一阵雨过后,她弄了一篮子南瓜、茄子、韭菜等,母亲头发全湿了,脸上都是雨水,浑身也被浸透了;收麦打麦的时候,雨常常偷袭场院里的麦垛和地里还未收割的麦子,那种累那种急啊,雨中,母亲们把麦堆成垛,把麦草盖在金灿灿的麦粒堆上,再用帆布盖上。一会儿,日头从云端中探出了头,雨停了,天晴了。然而,母亲们却浑身是雨水,满是麦糠,脸上尽显倦意和疲乏。尽管如此,天晴了,母亲们露出了笑容。在三伏天里,锄草薅秧这样的活儿母亲们也会去干。她们常常会被雨淋湿。而且,即使再累,回到屋里的第一个动作也是生火做饭。接着,她们会打开后门,迎接在门口等待的鸡子回笼。之后,她们会给一直在等晚饭而直哼唧的猪们喂食。再之后,她们会给牛添加饲料。最后,她们会关上牛棚,关闭猪圈。下雨了。母亲开始给我们烧水洗脚洗澡。等我们睡下后,她才给父亲煮了一碗包谷米酒,在里面加了些猪油,还放了些红糖,让父亲喝下。
  印象中有些活和事似乎是母亲的“专属”,需要时刻在各处去做:天刚蒙蒙亮,要喊孩子们起床去上学;接着就是她把鸡放出笼子,给猪喂草、给牛喂水并添加草料;天黑的时候,又是她吆喝着鸡进笼,给猪牛添加夜料,然后开始烧火做饭,还要烧水给全家老小洗澡;像这样忙完,已经夜深了,母亲拖着十分疲惫的身体,拿着一盏油灯,走进里屋休息去了。母亲在煤油灯前缝补衣裳,在塘火前纳鞋底,在桂花树下纺线绣枕头,这是最“温馨”的影像。她总是在推石磨,这是最刻骨铭心的画面。春夏秋冬,白昼夜晚,她顾不得自己累不累,也不顾身子骨能否扛得住,始终在推磨。磨顶上有包谷、麦子、黄豆。推黄豆是为了给乡上或学校打豆腐,一个豆腐五毛工钱,还能落下点豆碴给娃儿们充饥。这活儿常使用大磨,大磨在屋子外面,由于搭不起磨棚,所以母亲推磨的时候常常会被雨淋到。很多时候,她都是汗流得像下雨一样。母亲的心脏不太好,一干活就容易出汗,活儿一重,就会把衣襟都汗湿了。小时候,首先是坐在母亲胸前的磨杠上,觉得很有趣。等大一点后,就踮起脚尖帮母亲推磨。再大些时,就不让母亲抱磨杠了。在去 60 里外读中学的那段日子里,每次出门前,我一定会替母亲推磨,因为我担心自己离家半月,她推磨一推就是一天半夜,会把她累着。我第一次用脚去数推一斗包谷和一斗麦打一个豆腐时,需要抱磨杠转多少圈、走多少步以及用多少个时辰。我首次发现:母亲推磨时,她脚下所走的是一个没有起始点且没有终点的圆形磨道。在这个“圆圈”之上,母亲度过了她的一生。她从少女一步步走成了姑娘,又从姑娘逐渐走成了人妻,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

记忆从悠远的历史中折回。我看到母亲站在雨里。她一手拿着一个破斗笠,一手提着一件破烂蓑衣。她举目眺望,呼喊我回家。还叮嘱我要牵好牛,小心牛失脚掉到崖坡沟里。

忽地眼前重现:大雨倾盆而下。母亲牵着牛,扛着柴禾,背着背篓。背篓里装着满满的萝卜、红苕,或是给猪娃们拔的鲜嫩青草。雷电交加。母亲拿着破伞,或是戴着烂草帽,或是穿着快散架了的蓑衣和斗笠。她到河边桥头,来接我回家。我早已被淋得湿漉漉的,凉冰冰的。母亲送来的雨具,立刻让我暖和了起来。母亲以同样的方式迎接雨中的父亲,有犁田耙地的父亲,有砍柴担挑的父亲,还有远行百里给儿女买药归来的父亲。在记忆里,我与弟妹们在母亲的纸伞、草帽、斗笠、蓑衣的庇护下渐渐长大,从瓦屋中走出,从深山盆地迈向山外的世界。因为雨,因为家乡的雨与外边世界完全不同。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的影像常常与雨叠加在一起。在梦里,母亲在雨中打麦;在笔下,母亲跟犁沟播种;母亲背着年幼的我和她的每一个儿女去学堂报名,然后在雨中等候我们上完课,又背我们回家。母亲在吃饭时很少上桌。起初以为是受到礼仪的束缚。后来才知道多半是因为桌上的菜饭不够。面对像饿狼一样的儿女,母亲只好选择后吃或者少吃。有时候甚至不吃。因为锅里的饭食已经被儿女们吃光了。

雨中,母亲送我前往小学。上学的路途颇为遥远,身后的背景皆是山峦……在雨中,母亲打着伞送我去上中学。中学的路比之前更长更远,需要走上大半天时间。我并未让母亲送得太远。雨势逐渐增大,那泥巴路也愈发糟糕。抵达河边后,我踏上木桥,回过头望着母亲,默默无语,母亲说道:“去吧,赶紧追上同伴,以免迷路,免得走到天黑。”说着,将她手里提着的竹筒递给我,并帮我挎在肩上。母亲叮嘱我这菜能吃半个月,要慢慢吃,是辣椒炒豆酱,很下饭,味道很香。雨下得更大了。我应了一声后走过木桥,来到河的这边,回头望去,只见大雨倾盆而下,雨丝把母亲的面孔都模糊了。我得赶紧赶路。我心中涌起想哭的冲动。我戴着斗笠,而母亲却淋在雨中。当我想大声呼喊她时,她转身走进了深深的竹林里。在她身后,河边、水里、沙滩上,一群白鹭落下又飞起。我忍不住哭了,喉咙哽咽着。我走在向上中学的路上,一步一回头。先朝东走,接着又朝南走。顺着河而上,路的深处是峡谷,那峡谷已被大雨织就的雨幕给遮掩住了。

老荫茶

黄福海

过去,农村的老头儿喜欢抽老旱烟,老太婆也一样。他们必不可缺少一壶“老荫茶”,这壶茶是在柴火的炉膛边冲泡、煨熬而成的,茶汤泛着黑红黑红的颜色。那腾腾萦绕、弥漫的雾气,仿佛又把我带回到往日关于茶的记忆里……

因为工作的缘故,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年轻的时候常常会去下乡。那时候,在中高山的贫穷农村,纸烟是很稀罕的东西。每次走到一户农家,老农都会非常恭敬地双手捧着三匹自己栽种并收获的旱烟叶子,同时端上一壶呈现出绿中泛红颜色的老荫茶,还说喝了这些可以清热、解毒,并且能降低抽烟所引起的燥火。这是当地人家热情待客的方式,父亲不好轻易地拒绝,于是就接了过来,并且也学着他们那样开始吞云吐雾。刚开始不太适应,经常被呛得鼻涕口水一起流,还不停地咳嗽。那些老农见状赶紧让“喝口茶,喝口茶”。说来也怪,父亲马上就不咳嗽了,接着渐渐地就习惯了这种情况。说起抽旱烟这件事以及他使用的“武器”,父亲有点像日伪时期“侦辑队”的人。他有三、四根烟袋锅子,长短、大小不同,铜头竹身。这些烟袋锅子搁置在家里的五斗柜上。我们小孩子常常偷偷把它们拿下来玩耍,还学着父亲那样叭嗒、叭嗒地抽着空气。父亲学会抽烟之后,烟瘾变得很大。因为考虑到经济实惠且能过瘾,他常年抽旱烟。随着烟瘾的增大,茶瘾也越来越大。所以每次下乡几天回来,他的挎包里都会被塞满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旱烟叶子,以及老乡送的三五包略带中药苦香、散发着青草气息的老荫茶。

我们这儿称呼的老荫茶,它不是百度上说的那种非茶非草的树叶子。它是正儿八经的茶树,与茶种是近亲。它野生在背阴、凉爽、干燥的山洼野扒和乱草丛中。所以,采摘、烘焙、制作都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需要经过炒、揉、搓、捻、晒或烘等多道工序。老荫茶性凉且味甘。大冬天时,可将茶罐煨在柴火炉灶旁或坑道旁,边喝边熬。它经煮耐泡,特别“打水”,即冲泡多遍仍能保持茶的本色。喝起来苦中带涩,有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儿。它是抽老旱烟人的心爱之物,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嗜好伴侣。抽旱烟时,若没有老荫茶搭配和涮口,就会口涎增多,满地乱吐,甚至神情恍惚,被烟熏倒。此茶是功夫茶,喝这茶的人得有“功夫”。不然会有被灌醉的感觉,尤其空腹时。如果不小心喝多了此茶,必然如同酒醉一般。

曾经在农村待过很多年,那时喝的茶是大叶子一片片的,俗称“大碗儿茶”。它没有现在这么精致,也没有如今的档次和品味。可想而知,其制作自然很简单、粗放。在交供销社收购站的大白袋子装的干茶里,常常能看到茶叶中夹杂着土疙瘩,极不卫生。可见当时制茶环境很随意,但在那时这是很普遍的事。那时候买供销社的茶,有一个习惯。在冲泡之前,必须把茶叶放在茶缸子里,用沸水反复冲洗几次,然后才沏上。

如今,我们家乡的茶叶,经几代专家和学者的大量研究与发现,被确认为富硒茶,之后便获得了“紫阳富硒茶”这一美名,从此闻名神州。近年来,它在国内外都有销售。并且前不久,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紫阳茶产品及茶文化发布会。毋庸置疑,“老荫茶”在紫阳的大巴山中土生土长,自然也含有富硒。据说微量元素“硒”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儿茶素、茶多酚、氨基酸等,其中硒的含量较高,其作用令人振奋。富硒的功效有十大类,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二是对烟民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降低肺癌的发生率。我方明白,父亲已经八十岁了,他抽旱烟已经有三、四十年了,然而他的身体却安然无恙。

本人身处紫阳,喜欢喝茶,尤其爱喝家乡地道的紫阳茶。前些年曾学着大人喝过苦涩浓重的老荫茶,而现在更多的时候是细细咂喝、慢慢品茗那带有浓郁栗香的毛尖、翠峰等细茶。随着越来越精致、高端的机制茶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越发怀念那原始、质朴的做茶工艺以及充满乡土气息的“老荫茶”。有时会莫名地思考:很多老手艺在渐渐远离我们,总该有一些传统的事物能够留存下来……

边城新语

李 冰

我当年写的一篇短文叫《边城》,这篇短文竟然真的实现了,让“边城”这个名字叫响了,也让白河获得了赞誉。我因为这篇短文与白河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再次踏入白河。记忆里的边城,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焕然一新,几乎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了。白河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之大令人惊叹,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如今的白河新农村,呈现出全新的景象。有绿水青山,也有青山绿水,环境十分优美,这种天然的自然美景,谁见了都会为之心动。难怪边城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宜居之地。

当年,有一位地区(市)的领导干部,因为工作需要,深入到了白河的腹地。回来之后,他多次抒发感慨。他认为白河的许多农村,屋后是郁翠的青山,门前有一片开阔的平地,脚下有清澈的小河缓缓流淌,自然的村舍散布在其间,山高且水清,鸟语伴随花香,鸡鸭牛羊在其中,还有袅袅的炊烟。那好一派田园风光,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简直就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他常常梦想着自己能够居住在这里该有多好。

市作协主席张虹从白河采风回来后告诉我,现在白河的新农村建设得极为漂亮,真的非常漂亮。他说我有机会确实应该去看看。

那么,去白河要看些什么呢?要看那依山傍水的边地小城吗?要看边城如今的模样吗?要看新农村展现出的新气象吗?要看大自然格外偏爱的山清水秀之景吗?还是要看今昔之间的变化呢?当然可以啦!那是肯定的!不过,在欣赏新景象的时候,你不但应该了解它的历史,还应该了解它的文化,不然的话,就无法知晓它的发展与变化。

你去了,看了,哪怕随意地四处走走,就会发现如今的边城到处是风景,到处能让你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不愿离去。这就是央视多次报道过的可读可点的白河。走在白河大地,留心、用心,就会有所发现和收获。确实,将生命融入边城风景,必将留下美好记忆。

这次来到白河,心中的那份向往,最终得以实现。边城,是一座灵动秀美的临江生态小城。山赋予了它秀美的景色,水赋予了它灵气,人增添了它的活力。在白河精神的滋养培育下,它变得日新月异,风光极为美好。直白地说,它真的是太美了。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边城的前景简直难以估量。虽然谁也无法预知它将来会美成何种模样?但只要有白河精神存在,边城必然会越来越美好。

原来的老街已经消失不见。然而,桥儿沟这张代表原始小城的历史名片,它的旧貌依然存在,新颜也已展现,古韵依然留存,吸引着众多游人纷至沓来,这里的繁华依旧如昔。

笔者认为,桥儿沟的历史在边城的版图中是需要被铭记的。它是小城特有的历史遗存,不只是地理标记、方位坐标和历史记忆,还是人们的心理期盼与历史期盼。边城人对自己的历史保护得很到位,近乎完美,这是边城人的自豪,值得敬佩。

山依旧是原来的山,水依然是原来的水,人还是原来的人。由于有了白河精神,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愈发美丽,美丽得声名远扬,让人产生敬畏之情,对其另眼相看。

未来的边城会是何种模样呢?对于未来的边城,人们可以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无论怎样想象都不会显得过分。那就让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吧,尽情地去憧憬边城那美好的未来。

边城美丽,话题说不完,风景看不尽。它凭借固有的魅力以及穿透岁月的美丽,给边城罩上一层神秘面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不论从何种角度,你都能欣赏到边城别样的美丽。

边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所产生的历史作用,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积淀。目前已发现被誉为“中华福地小武当”的庙山寨,还有张家大院、黄家大院等众多极具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的景点。其中群峰簇拥的庙山寨,已被开发成规模较大的旅游景点。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庙山寨处于群山之巅。因为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造就了这片仙山圣土独有的白皮松。白皮松是庙山寨的生态瑰宝,是镇山之宝,是天下奇观,也是边城一绝。

行文到这里,我忽然想起镇坪县发现的化龙石,它成为了镇坪县的镇县之宝。那么,白河的白皮松,有没有可能成为白河县的镇县之宝呢?除此之外,我坚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隐藏着深厚的历史遗存,等待着您去发现。

边城之美宛如诗一般,宛如画一般,更仿若一篇饱含哲思的美文。它总能触动读者的神经,进而引发心灵的共鸣与感动。这种美丽的感动,是边城人心血与汗水的凝聚。在我的心中,边城不仅是边城人的伊甸园,更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地方。

感谢边城的人民,感谢他们的吃苦精神。感谢他们坚守并弘扬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边城的白河,以及白河边的边城,二者已成为相互依存的同义语。写到这里,综合边城的所有美好,归根结底,关键在于边城人的精神美。边城人凭借边城精神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那种精神透过发展变化得以表现,它脚踏实地,敢于吃苦,敢为人先,不满足于现状,永不止步,不屈不挠且勇往直前。这种实干苦干精神,正体现出边城人对真正生活意义的探寻与追求。

公开课(小小说)

张猛

老吴好久没这么郁闷了,他恨自己那张破嘴。

一切要从那节公开课说起。



全区有一节语文公开课,新上任的局长要来听课。校领导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做准备工作。讲课的老师是王老师,她既漂亮又会说。就连评课的五名老师也都被指定好了。在听课之前,她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千字以上的评课材料。

王老师为了这节课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她已经有好几周没去逛街了,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在网上搜索教案、查找资料并制作课件。课文的空白处都被她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字,这是她一学期中备课最为细致的一堂课。她在班里已经讲了两遍,就如同进行彩排一样,对于哪些同学读课文、哪些同学回答问题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而且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一字不落地记在了书上。学校正期待着她能够展现出出色的表现,因为今年她就要评选高级职称了。

她所选的课文名为《心声》。此课文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叫京京,在公开课上进行读课文的事情。京京特别喜欢读课文。然而,老师却指定了几名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结果,那些读得好的同学却因为一时紧张而读不出来。最后,京京站起身来,声情并茂地读完了课文,并且赢得了一片掌声。

讲课那天,大教室里全是脑袋。其中中间部分是身穿校服的几十名同学,后面坐着正襟危坐的教育局领导以及前来听课的百余名教师,并且就连过道都坐满了人。

王老师在高高的讲台上讲得很投入,就如同演员在背诵台词一般。他还不时地挥挥手,那模样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眼睛中也闪烁着光芒。一张张明亮的幻灯片在孩子们的眼前闪烁着。每个问题刚一提出,立刻就会有许多只手举起来,“老师!”“老师!”有的同学甚至急切地站起身来。课堂的氛围十分热闹。下课铃声响起,那令人振奋的总结也随之结束了。

评课时,赞美之声此起彼伏。有的说气氛活跃且善于启发,有的说语言优美且教态大方。甚至还有人编出几句顺口溜,听后让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那几名指定的评课教师,如同做报告般口若悬河,一页翻过还有一页,仿佛谁要是说出一点不好,谁就是愚蠢的,谁就是不称职的。下面有人打起了瞌睡,也有人举起手机,一个转身就溜走了……

老吴轮到他发言了,他原本是不想说的。他担心自己一旦说多了,就难以把控言语。然而,校长正用期待的眼神紧盯着他,谁让他是教研组长呢?“王老师这节课相当成功,理念很先进,并且充满激情……”他如同其他人一样开始唱起赞歌。在评到最后时,老吴还是没能忍住,说道:“我提出一个小小的不足,‘书声琅琅’的‘琅’字写错了,其右边是‘良’,而不是‘朗’字的左偏旁。”老吴说完后,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了几秒钟。接着,四周响起了一片议论声。局长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然后长长地吐出一口烟。校长那莫名的目光在老马身上停留了很久。王老师的脸上早已燃起一团火,他的头深深地垂了下去。

第二天,老吴刚走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此时,王老师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对着老吴说道:“老吴,你昨天是什么意思?”老吴疑惑地问:“咋的了?”王老师生气地回应:“你说咋的了?就你会写字啊!”说着,他“啪”地一声拍了一下桌子,结果把茶杯盖震翻了两个。接着又说道:“你行你咋没上去讲呢?别在那装啊!”谁不认识谁呀……”王老师确实很能说会道,那嘴巴就如同机关枪一般,像疾风骤雨般的话语如子弹般向老吴猛烈地扫过去,他根本无处躲避,连插嘴的空隙都没有。

不行,你得跟我一起去找校长。我要问问,吴老师那么厉害,你们为何不安排他来讲课,非得让我出丑……说着,他就过来拉拽老吴。“你别拽我!”老吴只是轻轻挥动一下胳膊,王老师顺势一歪便倒在地上,接着竟然大声地抽泣起来。周围同事有的过来掐人中,有的跑去找校长,还有的在打 120……不知在何时,王老师的丈夫来了,他身后跟着两个又高又壮的人,进办公室后就骂骂咧咧地询问哪个是老吴,若不是老吴跑得快,那情况就糟糕了。

王老师因一个词气晕了,在医院住了两周。学校和老吴各承担一半费用,最后老吴又掏出五千元钱托人说和,此事才得以解决。

半年之后,老吴辞去了教研组长这一职务。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进行过听课的行为,也没有参与过评课的工作。

我只要你的荒原(外一首)

张妍

不要玫瑰与青铜冶炼的火

不要修饰的词

不要身份证明的名望

我只要你的白色苍茫的荒原

不要空瓶子插枝的手

不要骏马镶金带银的龙套

不要社稷和粉色的绣楼陪衬

只要方言里喝露水的虫

把卵产在离生和死最近的地方

不要刻意用减法放缓的老

不要被捆绑功名的心

只要你草尖上的风

我可以脱下所有的布缕

回到一只蜗牛的床上

在一粒草籽上停顿

热爱你没有体温的荒原

写给自己的诗

十月十五的月亮很圆

多年前的这个夜晚是母亲的苦难

我是上帝宠爱的女儿

一页羊皮书,写下满满的祝福

命运是莫测的无垠之手

在未知的时辰中藏着疼痛的纹路

回望走过童年的路口

腼腆的少年眼神如水



十岁牵过的手,现在还能相扣

天使的靛蓝色之城、圆顶教堂

都指向星云密布的远古棋局

那时候,白莲花在小矮人的眼中闪烁

而我们,没有把故事写完

雨水

雨水获得了秋天的一生

她一滴一滴破碎,山河变冷

火焰熄灭,燃烧的背面

是潮湿的深井

雨水湿了大地,干皱的菊花

活了过来,铺满了山坡

草色还青,让我怀念起

童年的炊烟

雨下了好多天,看不到

夜空中的星星,看不到

交换的眼睛,也听不到

熟悉的声音,雨水

把一切都埋进土壤里

洗清了一切关系

江边渔家美食发现征文大赛

地址:安康市龙舟园三号楼

订餐电话:

投稿邮箱:

美景与美食

黄开林

南宫山景色秀丽。千层河环境幽静。神河源空间空旷。蜡烛山山势险峻。并且岚河水上漂流能让人放松。这些已经成为游客心中的五张名片。

岚皋拥有美景,而美景又伴随着美食,这两者可谓是天作之合,更是人间绝配。我这个人喜好美食,一旦听说有好吃的东西,就会精神抖擞,显得迫不及待。人活在这世上一辈子,如果连吃都不“喜好”,那还能“喜好”什么呢?有人会提到还有“好色”。然而,佛语中曾讲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这个人很实在,很少说空话,也不做空事,更不会开空头支票。不管挣钱与否,先让自己的肚子填饱。

别以为吃仅仅是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的事。大到治国的道理,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往来,都离不开吃。《道德经》中有“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的话。还有一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意思是只要是与吃有相关联系的事,就是极其重大的事。当《岚皋美食精粹》的清样递到我手中时,我的眼睛顿时一亮,哇,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啊!这不仅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刘华弟让我在前面写些话,我没有思考就欣然答应了。这就好像瓦楞缝隙中冒出的炊烟,又像是菜还没上桌之前窜出的香气。我的文字赶在正文之前,占了先,就如同坐了一回上席,即便本身不吃香,也能跟着沾点光。

人老了便容易出现毛病,常常喜欢谈论年轻时的饮食记忆。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我算不上好汉,即便提及也没什么关系。

我喜爱羊肉,然而却不喜欢用羊油来炒菜。婆婆很有办法,就像变戏法一样弄来了核桃、花生、芝麻之类的东西,将包谷面炒酥后拌在一起,说这是羊油茶。在饥荒年代,这羊油茶不亚于山珍海味。前些年到了巴东,端上来一钵,说是土家族的名菜,我尝了一口,发现这不是在饥饿的时候婆婆做的臭豆渣烩芥菜吗?我上学的时候,正赶上青黄不接的时期,每天都吃南瓜酸浆粑。婆婆让我找来桐叶,用嫩南瓜炒青椒,然后和浆粑一起包成三角形状,当作锅贴来做。剥开叶片,它的颜色墨绿得像玉一样,味道极其鲜香。有一回,婆婆宣布下午吃肥肉,我们都半信半疑,结果端上桌的却是煎得两面金黄的冬瓜,上面撒了芝麻面。虽然明知自己被骗了,但还是说好吃。家里请了几个人干活。婆把黄豆用石磨推了,然后和包谷米一起下到锅里。她起得很早,用小火慢慢地熬煮,到黄昏时才吃。那味道醇香绵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现在偶尔也会在小吃摊点吃一碗,模样和以前相似,但却不是那个味儿。别人送来了两升糯米,婆悄悄地对我说,今天要发狠做活,中午“做神符”。将生腊肉切成小条,接着把淘洗过的糯米也放入锅中,待锅煮开后用小火慢慢烹煮。当锅盖揭开时,香味四处飘散开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锅巴,呈现出焦黄油亮的色泽,嚼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一片一片十分悦耳。母亲从仙人脚(老家草鞋垭的一个小地名)打猪草回来,带回来一篮气味很浓的树叶。生的猪和熟的猪都不吃这些树叶,婆婆说这是神仙树叶。把这些树叶洗净后在开水锅里搅动,然后过滤并冷却,就变成了像碧玉翡翠一样的神仙豆腐。后来我写了一篇专门的文章,发表在省报上,名声也随之大大提升,它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年,我在孟石岭一个叫九台的地方进行路线教育。女主人炒了一碗洋芋片,味道特别。我询问了做法,她说是放化猪油用柴火干炒,在起锅的时候浇上蒜汁就做成了。我如数家珍般地讲述,津津有味地谈论,这犯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的常见毛病,一有机会就口无遮拦,随意发表言论,赶紧停止吧。

人一生的口福之乐或许都有定数。没吃到的不要心生羡慕,吃到的也不要四处宣扬。我之所以写下一些片段记忆,是因为受到了这本小册子的启发。实话实说,岚皋的美食极为丰富,我所提到的以及这本书上所写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难免会有遗漏。出专集也好,办烹饪学校也好,只是开了一个好头,真正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像放长线钓大鱼一样。这些年我走过一些地方。要是没遇上好景致,那吃一顿好的,也能算是不虚此行。有时候看到的美景,我早已忘记了。然而品尝到的地方风味小吃,却一直挥之不去,它成为了我笔下的文字,也成为了朋友聚会时的谈资。

好茶需要好水来搭配,美景需要美食来相配。这就如同葫芦找到了合适的当当,茶壶找到了合适的缸缸,西瓜找到了合适的暴牙腔。游览了岚皋的美景,品尝到岚皋的美食,这是在原本美好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光彩,是如同鱼与熊掌一样都能得到,这样的美事,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错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喜欢美食,也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喜欢美食。酒肉穿肠而过,文字牢记心中。相信这本小书不会仅得到我一人的称赞,在这繁杂的世间,必定还会有其他志同道合之人能与之产生共鸣,他们会掩卷沉思,神情恍惚,或许还会特意动身前往岚皋一趟,并非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了温暖肠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14:41 , Processed in 0.1274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