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离婚钻戒流行背后:消费主义与婚姻观念的转变,别被钻石蒙蔽双眼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153
发表于 2025-3-25 23: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话题

字数:2113阅读时间:4min

不要被消费主义给遮住了眼睛,要保持清醒。婚姻没必要和钻戒联系在一起,爱情的忠诚以及自我的价值,都不是通过钻石来体现的。

“知道”()跟你谈谈,离婚钻戒为什么开始流行。

(IC photo / 图)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爱情时会提起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当年非常洗脑且深入人心。

然而时代的潮流在不断向前奔涌,钻石的叙事逻辑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最近,钻戒竟然开始为离婚代言了。

美国网红 Emily 在网上展示了好几张照片,照片上她一只手上戴着两枚大钻戒。她在文案中大方地表示这是“离婚钻戒”。越来越多的钻戒品牌开始寻找新的途径,由于结婚钻戒销售不佳,于是它们提供离婚钻戒改款服务,甚至还设计专门的离婚戒指。

那么问题出现了,钻戒作为爱情营销的产物,它的神话为何会破灭呢?为何人们不再对爱情抱有信任呢?

从爱情到搞钱,

真爱叙事的崩塌



19 世纪开始了钻石的崛起。1888 年,在南非成立了垄断型钻石开采公司 De Beers。它逐渐垄断了南非钻矿,成为了钻石行业的老大。全球大部分钻石的分类、评级、估值与销售,都由 De Beers 这家公司来决定。

1947 年,De Beers 推出了一个广告口号,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口号成功地把钻石与爱情以及婚姻的永恒联系在了一起。这一营销策略使得钻石在作为订婚和结婚必备礼物方面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他们把天然钻石包装成稀有且珍贵的象征,因为天然钻石具有稀缺性。这使得人们在结婚这个人生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愿意付出高昂成本去购买。另外,在好莱坞电影中,明星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使得钻石创造了营销神话。

几十年前,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钻石的技术已十分成熟。中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人工培育钻石年产量达到 400 万克拉。各种颜色都可按需定制,像红钻、绿钻和粉钻等,与天然钻石几乎无差别。这样一来,供给端出现过剩情况,钻石开始贬值,而需求端则在缩减。

文化作品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如今,人们更偏爱现实主义文学。在《欢乐颂》《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剧里,只有有钱人的恋爱才会一帆风顺。而王子和公主一直幸福生活下去的结局,只存在于童话故事中。人心并非亘古不变,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核心。爱情则是在生活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一定是必需品。

人们对永恒的爱失去了耐心,也不再去探求。他们不再相信“真爱至上”的那一套神话。在年轻人看来,谈恋爱不如搞钱,他们觉得爱情是靠不住的,而唯有自己手中把握着的金钱,才不会背叛自己。

所以,基于这一套想法与思路,新一代的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和 Z 世代,对于被视为所谓爱情的见证物、爱情的体现的钻石,开始没有那么感兴趣了。

年轻人相比于钻石,更偏爱黄金。因为黄金是硬通货,而钻石拆解到元素颗粒度,也就是一堆碳元素的集合。并且便宜的合成钻石和贵的天然钻石,肉眼难以分辨。所以理性的年轻人不再盲目种草,因为高性价比的选择有很多。

钻石市场渐渐被薄雾笼罩,呈现出愁云惨淡的景象。国内某知名钻戒品牌的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37.83%到 43.75%,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大幅度下跌 87.60%到 91.72%,预计将会亏损 9830.6 万元到 1.29 亿元。当爱情不再是一门好的生意时,离婚就可以吗?

(IC photo/ 图)

离婚也买钻戒,

消费陷阱的升级



严峻的行业形势摆在面前,那些以见证忠贞爱情为目标的品牌,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进行转型。与此同时,钻石也改变了它的营销套路,开始背离爱情。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期间,原创设计品牌“YIN 隐”的离婚钻戒广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枚离婚钻戒与结婚钻戒的设计相反,名为“”,寓意“重生”。它专门采用了开口设计,因为“满者为环,缺者玦”。

设计理念着重强调一个人独自生活能更好,当机立断才能获得新的生机。不仅 YIN 隐,很多知名品牌都开始为顾客提供钻戒改款服务,若不想再佩戴前任赠送的钻石,可选择改款,让戒指获得新生并得到解脱。越来越多品牌在关注离婚钻戒,然而离婚真的需要再购买一枚钻戒吗?这到底是不是没有实际需求而强行制造的需求呢?

如今,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异样的眼光去审视,而是更加客观地看待。像那些长相美丽的伴侣相伴一生的故事,确实让人羡慕。然而,对于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如果婚姻不合适,就没有必要仅仅为了维持婚姻的形式而委屈自己。分开后彼此都能获得快乐,这也是一种很体面的做法。

但是既然要摆脱婚姻的囚笼,个体能够重获新生,钻戒也会凑过来,给离婚故事染上消费主义的色彩。好好地离个婚,难道就必须要买个大钻戒,才能彰显自己又是大女主了吗?

离婚购买钻戒是个人的一种选择。它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既可以用一件珍贵的物品来纪念,也可以用它来告别。或者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伤害,安慰自我的心灵,这些都是可以的。

但是把离婚买钻戒当作新时代大女主的必备之举,这会助长攀比之风。使得所有离婚的女性,因为自己结婚时可能没买钻戒,在离婚时就觉得不能输人一等,必须要安排上钻戒,这简直就是一种恶。

离婚后,姐姐们可以独美,有没有钻石戒指都不重要。

商家借助这套新的营销手段,让钻戒找到了第二个增长点。之后,可怜的消费者在结婚时,需要掏空一次钱包,才能够买到零点几甚至最多几克拉的碎钻;而在离婚时,还得再来一次。这其中的悲惨,简直难以言表,他们仿佛就是被钻戒或者消费主义所收割的韭菜,度过了这样充满无奈的一生。

国内著名的以女士客户为尊的某钻戒品牌,一直都在宣扬“一生·唯一·真爱”这样的爱情观。在其广告里,也总是着重强调男士一生只允许定制一枚。然而实际上,该品牌已经多次出现问题,被曝出只要有钱,800 元就能抹去购买记录。并且其旗下热销的系列简奢款,售价高达 1.5 万元,而成本却只有 4000 元左右,毛利率超过 72%。只能说没有真爱,只有暴利。

所以家人们,不要被消费主义给蒙蔽了双眼,要清醒一些。婚姻没必要和钻戒相联系,爱情的忠贞以及自我的价值,都不是通过钻石来书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05:01 , Processed in 0.0847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