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机器与汉堡一同舞动的世界里,麦当劳始终在不断强调,人是创造世间万物的核心资产。
上海黄浦江西岸有一幢八层的方方正正的大楼,其外玻璃上印着金色的拱门 logo。这栋大楼是麦当劳在中国的总部大楼,同时也是所有麦当劳中国员工的“汉堡大学”。麦当劳把这栋酷似巨无霸的大楼命名为“巨无霸魔方”。
这栋楼以汉堡命名。楼里有一块很大的水墨屏。屏上有一串数字。每卖出一个汉堡,屏幕上的数字就会跳动一下。快门闪烁之时,数字从 10,274,530,312 跳到了 10,274,530,370。
麦当劳创造了一个关于汉堡、炸鸡和薯条的世界。大部分工作由机器来完成。门店员工只需把冰冻的薯条放进油锅里定时炸制。把装好冰的可乐杯放在饮料机下面按下“中杯”的按钮。把面包片、生菜、肉饼组装在一起。
每个流程都有严格的标准。甜筒需要先用纸巾将蛋筒包住,接着在机器下方接两圈半冰淇淋;奥利奥麦旋风则要用纸盒接四圈半,然后左右拉动两下奥利奥分配器,以撒上奥利奥碎。
社会学家创造了“麦当劳化”这一词语,用以形容这种极为极致的理性。麦当劳将人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去除了,从而使麦当劳这个发出轰鸣的庞大机器得以实现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以及控制。
麦当劳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庞大的体系。这家连锁巨头近期的计划是,到 2028 年要把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提升至 10000 家,这表明中国市场每年会有 1000 家新的门店开业,平均每 9 个小时就会有一家新门店开业。
去年 5 月,麦当劳称该年度在中国计划招募员工。人数超过 15 万。随着开店速度加快,这个数字会增加。这是可以预见的。
在机器与汉堡共舞的世界里,麦当劳一直强调“人”是创造万物的核心资产。例如,他们把员工称作“麦麦大厨”,每一位进入麦当劳开始上班的新员工,在培训课上都能听到这样的话语:“巨无霸是我们在全球都很受欢迎的产品,这是我们每一位伙伴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麦当劳似乎能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意吸纳年轻的力量。在 2023 年 3 月的时候,麦当劳中国的 00 后员工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 43%。每年的 5 月,麦当劳都会公布其招聘计划,而它的口号正是“我们就相信年轻人”。
而选择去麦当劳上班的年轻人们,也在工作中收获了想要的东西。
北大研究生谭谈希望去麦当劳兼职。她身边的同学都在为实习和高绩点而努力,而她却不想按照既定的路线生活。长期在学校的她,常常感觉自己身处象牙塔中,与社会和他人的接触较少。加入“麦门”后,在体力劳动以及服务他人的过程里,她获得了一种放松和休息。
谭谈真与一些每天需做几份兼职来维持生计,空闲时间还得带孙子的叔叔阿姨们站在一条产线上时,她才切实意识到,“有些工作,高学历的人做得并不好。”相较于她自己会犯把大杯饮料做成中杯的错误,叔叔阿姨们干活既利落又精准。
谭谈在去麦当劳面试之前,还面试过服装店。那次面试结果很糟糕,惨遭滑铁卢。老板拒绝她的原因是“学历太高”。然而,麦当劳并没有以这个理由拒绝她,门店里的同事们对她不熟练的情况很包容。对她而言,在麦当劳打工收获的是“自己活得更立体了”。
中专毕业的赵朵,此前有在工厂工作的经历,还帮人看管过超市。去年 7 月,她和男朋友一同入职麦当劳。店长以及值班经理都是 90 后,比较好沟通,同意这对小情侣一起上班,男生负责煎汉堡,女生负责接可乐。整个餐厅的兼职和全职员工总计 28 人,出生于 05 年的赵朵是年龄最小的,然而她也是最能干的,店里的同事都会尊称她为“赵姐”。
很多员工会用“上班像在玩‘胡闹厨房’”来形容在麦当劳门店打工的体验,也会用“上班像在玩‘老爹汉堡’”来形容在麦当劳门店打工的体验。二者是经营模拟类游戏的经典之作。此类游戏从一个小餐厅开始,起初餐厅中仅有一两个顾客,还有一种可乐、一种汉堡、一种薯条以及酱料。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里会涌现出上百个新的顾客,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汉堡不要生菜,要夹上三种肉饼和四种酱,搭配的可乐不要冰且无糖,薯条则要炸成五角星形。
胡闹厨房游戏界面,截自小红书
“胡闹厨房”由于需要两人协作,许多情侣在一同游玩时常常闹得不可开交,故而被称作“分手厨房”。赵朵与其男朋友在实际工作中不像游戏那般复杂,两人分别在各自的产区做好自己的事,偶尔还能隔着空间聊上几句。到了年底回家准备抢火车票的时候,赵朵一边操作“可乐”一边也没忘记提醒男朋友记得去抢票。
“胡闹厨房”如同在游戏中工作,玩家不断循环赚取钞票,进而解锁新的挑战以及新的餐厅,从一个小小的餐厅起步,逐步构筑起一个宏大的商业帝国。现实中,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亦是如此,从 1955 年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开始,历经近 70 年的时间,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超过 41198 家餐厅。
现在的赵朵能够用一只手握住三个甜筒同时进行击打。当遇到 20 杯可乐的外卖单子时,她可以一次接住四杯可乐,并且不会混淆它们是大杯还是中杯,有糖还是无糖。她在五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接取、打包并装箱的工作。新来的兼职姐姐比她大 7 岁,都需要向她学习打饮料的技巧。
沛文和赵朵年龄相近,都已工作 4 年了,其中 1 年半是在麦当劳门店度过的。她从 16 岁起,就在南京的蛋糕店、奶茶店、快餐店之间穿梭,凭借满满的兼职把自己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她清楚地知道,只有在七八月份努力工作,才能够攒够钱,赶上九月份交学费。
原生家庭并非幸福美满,学历也不光鲜亮丽,然而麦当劳是全球 500 强的公司,其食物方便且好吃,“麦门”文化在年轻人中极为风靡,沛文表示:“我是个没学历的人,麦当劳都未曾嫌弃我,我又有什么理由嫌弃麦当劳呢。”
沛文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担任学生兼职、全职店员、值班经理等职位,一步步获得晋升。她的时薪涨了 2 块钱,现在每小时能获得 23 块钱。每个月只要干满 160 个小时,就会有 1.5 倍奖励。算下来,她一个月能拿到 4300 块钱。沛文现在的目标是先干上店长,因为店长一个月能拿 6000 块钱,她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她并不像她所说的那般容易满足,她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能够管理众多门店的那种区域经理。麦当劳有着一套清晰明确的晋升及职业规划路径,区域经理通常都是从员工起步,接着晋升为经理,再成为店长。在担任店长期间,如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或者拿下了大量的营业额,就会有机会前往总公司参加面试,从而成为区域经理。很多区域经理都是从学生兼职开始做起的,并且一干就是 10 年甚至更久。
对于沛文而言,麦当劳就如同她的大学。当她升级为值班经理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增多了。例如订货方面,要确定购买多少肉饼和薯条;在做工时,要明确给别人发放多少工资。这就好像麦当劳有着“属于麦当劳自身的 MBA 课程”一样。总部会定期邀请员工前往汉堡大学上课。回答问题能够获得 PIN 勋章。这枚勋章不仅属于麦当劳员工,在小红书上,有不少非员工也希望得到它的嘉奖。
沛文将自己在麦当劳的晋升过程比作升级打怪。有一回,新来的同事制作了一个极为失败的朱古力新地,冰淇淋那部分没有形成漂亮的尖角,朱古力酱还溢出了杯子口,接着新同事向沛文投来寻求帮助的眼神,沛文便安慰她道:“没关系,游戏刚开始玩,都不会太熟练的。”
哲学家伯纳德·舒兹对“游戏”进行了阐释,他说:“游戏是自愿去克服那些不必要的障碍。”每天在炸薯条和打可乐的重复劳动中会感到无聊吗?沛文的答案如同舒兹的观点,他表示:“在游戏里,倘若你想要获得经验值,就只能持续地重复这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