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2023年新歌爆发:抖音BGM热榜与复古潮并行,音乐市场新趋势解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850
发表于 2025-3-26 16: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一个新歌井喷式爆发的一年。

酷狗推出的 2023 年音乐白皮书数据表明,2023 年新歌的总量达到了 2600 万以上。并且与 2022 年相比,增长了 26%。

新歌的生产速度一直在不断刷新。每 1 秒就能够产出一首新歌,这种速度就如同心脏每跳动一下,乐坛就会有新的音乐作品诞生。

在这股新歌潮的背后,我们回顾 2023 年抖音流行的 BGM。同时,我们也回顾新年伊始的抖音 BGM 热榜。

“复古”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21 年被神曲占据,没有天王和金曲。22 年没有太多新歌,却彻底掀起了复古潮。

23 年的抖音热歌,像是中和了前两年音乐市场的特质。神曲与复古潮同时存在。

抖音三大神曲之一的《卜卦》实际上是一首老歌的再次走红。其他热门歌曲所掀起的复古潮,不仅仅是对华语乐坛黄金时代辉煌时期的回顾。

它就如同一个“反方向的钟”,引领着我们跨越了千禧年,进而来到了八九十年代。

2023 年,人们回忆起老歌时会被再次触动,这主要离不开 5 个关键因素。

01

老歌翻红需要的不单是契机

1.翻唱怀旧

短视频平台有一个大的分类,翻唱老歌能带来新的流量,它依旧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音乐板块。

举例而言,有薛凯琪的《苏州河》,李玖哲的《可能有梦》,蔡健雅的《go》,方大同的《love song》,伍佰的《泪桥》,徐良的《坏女孩》,By2 的《爱丫爱丫》,孙燕姿的《天黑黑》。这些歌曲都借助翻唱的形式,获得了它们的第二春。

这些通过翻唱二次翻红的歌与前几年有所不同。这些歌不单有来自短视频上的素人博主的翻唱,还有很多是明星在综艺上的翻唱,这些翻唱带来了曝光和流量。

以伍佰的《泪桥》为例,它翻红并非仅仅是因为伍佰今年演唱会的热度。

是在歌手本身有热度的情况下,于适在跨年晚会上进行了一次翻唱,这使得伍佰的这首“冷门歌”一下子在流媒体平台上成为了热门第一。

2.造梗狂潮

23 年年初,网友进行了华语乐坛新四大天王的评选。其中一位是说唱歌手姜云升,一位是小鬼王琳凯,还有一位是华晨宇。

抽象玩儿梗成了一个歌手快速形成破圈效应的新形势。

23 年下半年,这股风从新人那里吹到了旧人身上。陶喆很快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抽象乐子人。随之而来的是他的老歌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网友把他的抽象视频的 BGM 与他的那首《小镇姑娘》剪辑到了一起,然后发出了自己的出糗时刻,并且配文说“感谢陶喆让我原本用不上的照片变得有价值了”。

在这轮造梗潮里,笔者留意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陶喆的《夜来香》与日本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歌《stay with me》被剪辑到了一起。

这两年抖音上音乐的复古潮流主要集中在千禧年。大洋彼岸的复古潮流刮到了七八十年代较火的领域。

这两首歌被无意间剪辑到了一起,它们就像是一次无形的音乐接轨,从而产生了 1+1>2 的效果。

一些具有  风格的配乐,也开始在抖音的 BGM 中渐渐展现出开始的迹象。

在这种抽象文化和造梗趋势的作用之下,有些老歌出现了翻红的情况,并且这种翻红显得有些突然。

23 年冬天突然翻红的是《冬天的秘密》,起因是孟子义在综艺上唱歌跑调,这引发了破圈效应,使得无数人找出原版来听。

这不仅是旧歌的重新走红,还无形中拉近了明星与素人之间的距离,使他们的形象从单一的平面状态转变为立体且生动的状态。

3.影视剧回忆杀

2023 年年末最火的翻红老歌之一是张学友的《偷心》。



这首老歌因热播剧而火了起来,它一下子就成为了短视频中最热门的 BGM。仿佛只要有那句“是谁偷偷偷走我的心…”相伴,大家就能一同回到那个繁华的 90 年代。

这首歌再次翻红,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怀旧的情绪,另一方面是因为包含极致 BE 美学。

这首歌爆火之后,张学友在他近期的泉州演唱会上再次选择演唱了这首歌,使得 Z 时代的网友得以领略一次歌神的魅力。

有类似新剧盘活老歌的例子,其中就有因电视剧《夏花》而再度翻红的草蜢乐队的《半点心》。

国内歌手不单有翻红的。年末上映的 Swift 大电影,让 Swift 过往专辑《Lover》的收录曲《Cruel 》也翻红了。

这些都是因为新剧的热度而引发的一次老歌翻红。然而,老歌翻红并非一定要依靠新剧。那些充满回忆杀的老剧,只要给予一个支点,就也会引发一次旧歌翻红的浪潮。

23 年的夏天,“质疑宛瑜,理解宛瑜,成为宛瑜”这个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为了最火的词条。与此同时,单依纯翻唱的《爱情公寓》主题曲《在爱的回归线》也非常火。

这首歌当初是遗憾,如今变成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自我的追求。这首歌的复古,不仅仅是怀旧,更是在新情景下的新表达。

“共鸣”,成为了老歌翻红的一个充分又必要条件。

在影视剧盘活老歌的例子里,比较特殊的类别是台岛的偶像剧。

《恶作剧之吻》的背景音乐和主题曲,每年都会重新走红一次。23 年走红的是剧中的那首原声音乐《恶作剧》。它在短视频平台上仅仅几天就达到了 54 亿的播放量。

这部台偶是 90 后的共同回忆,前奏一响就像是一场回忆杀,能够直接触碰到集体回忆中最为美好的那部分。

4.二创出新

二创也是短视频平台旧歌翻红的必要途径。

19 年翻红的有《月牙湾》以及《来自天堂的魔鬼》。20 年是《处处吻》和《夏天的风》翻红。到了 21 年,神曲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达尔文》《倒带》《雨爱》依然是短视频平台爆火的 BGM 之一。

22 年是老歌翻红大显身手的一年,回忆潮不仅吹向了过去的四大天王,还吹向了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和陶喆。

《爱你》这首老歌、《孤勇者》这首老歌以及《本草纲目》这首老歌,可以说它们之间打得难解难分。

23 年的时候,老歌的热度有所降低。然而,林俊杰的《我还想她》、兰陵王的主题曲《命运》以及孙燕姿的《我怀念的》,依然是一些热门视频的背景音乐。

这些歌曲进行二创,不仅仅是进行翻唱。它们最大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对伴奏做了“减法”,从而更能凸显人声。

在 15 秒的短视频画面里,要尽可能做到用清晰的歌词以及人声来丰富视频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究竟,是谁放掉这段感情。”

“我属于你的命定,不属于你的注定。”

“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

这些歌词表达出了失落感,歌词涵盖着强烈的叙事感,它们配上了好记的歌词,也有了传唱度。

戳中了受众的情感世界的同时,也促成了这些老歌的翻红。

5.演唱会效应

23 年,线下演出市场实现了全面复苏。很多过往的老歌手随之再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

伍佰的演唱会和凤凰传奇的演唱会极具代表性。不经意间打开的任何一个短视频,都能看到他们演唱会上的万人大合唱。

更有热梗“花500,去伍佰的演唱会,让伍佰听我唱歌。”

线上玩梗,线下打卡,是老歌翻红且能出圈的新模式。

这种线下演唱会的热潮反馈到线上,带来的结果不只是短视频配乐出现复古潮和玩梗潮,而且这些歌手在流媒体平台上的作品播放量大幅增长,粉丝量也大幅增长。

伍佰和凤凰传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笔者观察到,一些过往冷门的饶舌歌手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不经意迎来了自己作品的翻红。



其中有一部很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瘦子 E.S.O 的《Don‘tme》,还有一部是蛋堡的《Iwantyou》。

02

没有天王和金曲的时代,怀旧是不可避免的潮流

以上的五点因素,无论是单独地出现,还是相互交错地出现,都会引发一次大众对于老歌的集体性怀旧情绪。

这 5 个因素要产生一些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5 个因素之间要产生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要让 5 个因素之间产生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5 个因素要产生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这 5 个因素要想有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5 个因素之间若要产生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要使 5 个因素之间产生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5 个因素要产生那种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这 5 个因素要想出现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5 个因素之间若要出现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要让 5 个因素之间出现翻红的“化学反应”,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复古是一种情怀。然而,当它频频出现,并且以“文艺复兴”的姿态发生时,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它为何如此频发?是因为我们没有新东西了吗?

回顾 23 年被重新挖掘出来再次走红的老歌,千禧年间四大天王的歌之外,千禧年间一些不那么热门的歌手的歌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

芮恩的歌在其中,梦飞船的歌也在其中,汪佩蓉的歌同样在其中,周笔畅的歌也包含在内。这些被翻出来再次回味的歌手的歌,绝大部分都属于 R&B 曲风的音乐。

22 年那时候聚焦的是千禧年的复古潮,而今年的复古潮开始向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蔓延,同时也蔓延到了八九十年代的费翔身上。

这些“天王”的存在,在千禧年间很流行,这算是一种大众审美的共同经历。也成为多年后聚拢集体记忆与情绪共识的最佳契合点。

这才创造了我们一次又一次对时代记忆“反刍”的条件。

当下,我们缺乏这种最佳的“公约数”。正因如此,我们才会一次又一次地不约而同地回头看,试图从过往的岁月里找到一种时代的共鸣以及回忆。

当我们咀嚼过往的时候,大众审美有着“共享时光”。沿着这股复古潮回看,我们会发现 2000 年的千禧年是华语乐坛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商业角度来看,在 1990 年到 2000 年的这十年期间,华语乐坛每年都能出现一张销量超过百万的唱片,并且还能有一首被妇孺皆知的国民歌曲。

国内乐坛和港台乐坛都有众多巨星涌现。在 2000 年到 2010 年前后这个时期,是华语音乐的黄金年代,那十年里华语歌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实验音乐开始展露头角。

10 年开始后,流媒体得到了发展,唱片工业开始衰落,信息化时代也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歌曲的制作成本与传播效应之间出现了失衡的状态。

从精心包装到发行销售,这些对于唱片工业时代来说是必需的时间和成本,不能够适应市场的更迭速度以及传播的需要。

在线音乐在发展,却未能提供良好的音乐创作环境与市场,所以音乐制作水准出现下滑,且这种下滑成为不可避免的态势。

在这个市场处于萎靡状态的时刻,翻红老歌是风险较为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出于无奈的办法。

它确实能够给翻唱的新人给予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且还可以满足用户对于歌曲的需求。

当下存在不确定性,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感,这除了导致缺乏最佳“公约数”之外,也使得歌曲的制作成本和传播效应之间出现失衡问题,这些都是勾起听众怀旧情绪泛滥的原因之一。

后疫情时代老歌开始翻红。这不仅是我们对过去工艺的怀念,也是一种寻找安全感的表现。我们试图在音乐中,找到不确定时代里的一种确定性。

怀旧属于人类的本能。在遭遇艰难之时,人们常常倾向于回首过往。美好的过去能够代表一种安全感,也可以说是对未来那未知性的一种缓冲带。

仿佛只要音乐响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自己的“黄金年代”。

历史的列车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在时代的浪潮之中,音乐成为了我们无形的救生艇。

在这波老歌翻红的浪潮中,我们能够回头去看。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前奔跑。

爱乐招聘|不止古典乐

爵士、摇滚、说唱、电音、流行、民谣、国风.....

如果你热爱音乐,并且乐于记录当下的音乐热点,还乐于探寻大千世界中随处可见的音乐讯号,那么我们诚挚地邀请你成为爱乐的【撰稿人】或者【新媒体运营实习生】。

注:本次招聘,非古典音乐方向优先

请提供个人简历,同时附上任何能够证明你能力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投稿文章、既往文章、运营过的新媒体账号、策划过的选题等。另外,请给出两个你认为适合爱乐的选题,并将这些内容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标题需注明【撰稿人】或【实习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4 10:45 , Processed in 0.0991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