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终端应用之后,来看一下它背后的承载是什么。前面提到抗住了一亿用户的考验,那为什么能够顶住这样的考验呢?这里就必须要提到协同应用的中台了。可能大家一听到中台就会有点头疼,觉得这是在扯概念。那么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做协同中台呢?想一想,如果只是一个沟通工具,然后挂上几个常用的 OA 应用,这能叫做数字协同吗?集成的应用使用情况并不足够好。应用之间的数据能否打通是个问题,应用之间的服务能否互相调用也是个问题,这些都将在实际协同中构成挑战。我们做中台的目的并非是辞旧迎新或更新换代,而是要解决实际协作中与各种系统应用对接的问题,保证所有应用在一个平台上能按照统一标准的服务规范运作,打破数据孤岛。“打破数据孤岛”常被提及,在这个应用平台上的体现是,既有很多旧的系统和应用,也有新的系统和应用,它们在服务调用时协议可能不一致,导致应用间难以互相调用服务,而我们能够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模拟一个终端用户访问应用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背后的中台框架包含接入网关、准入网关、身份认证以及 API 网关,这些部分共同搭建了一个可信的应用框架来支撑框架。用户访问政务应用时,首先会经过接入网关,此网关会对所有应用用户进行流量控制。接着会进入转入网关,该网关会对用户进行身份鉴权。验证通过后,应用会通过 API 网关进行服务调用。我们知道政府内部有许多传统应用,这些应用存在一些年份了。对于管理者而言,无需担忧遗留应用的对接问题。旧系统与新系统服务规范不一致时,不会存在服务无法调用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政务应用中台,我们提供了一套标准且常见通用的服务治理规范。这套规范可以对在该平台之上运行的所有应用和服务身份进行一体化管理。同时,能确保整个流程既流畅又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整个信息化的逻辑架构。
8)协同应用中台:协同应用管理
除了提及更为安全且高效地调用服务以及打通数据之外,我们还发现许多政府以及企业都存在各式各样的业务应用。你会希望哪些应用是可见的,哪些是不可见的呢?这些应用有一个商城可以进行上架操作,上架之后,这些应用的使用情况又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者普遍较为关注的问题。通过政务微信,我们可以将应用的入口统一到工作台。我们能够做多终端的适配。还可以通过开放 API 对接生态合作伙伴的应用商城,这样所有的应用都能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进行管理。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整个协同应用的管理工作。
大圆圈是政务微信,其中包含各种聊天能力、协同应用以及扩展的政务运营能力等。往这边看是微信,能够通过添加外部联系人,与微信里的用户实现打通,可互相拉群、互相聊天、互相发布一些通知,还能连接你的公众。那产品延伸讲到你能够与其他党政机关进行对接。例如,你是政府 A,可与政府 B 相互使用一套政务微信,那么你们彼此之间是可以相互连接的,能够通过政务微信来进行沟通,这是政府之间的情况。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使用企业微信,企业微信能够与政府进行打通,通过添加外部联系人的方式实现。例如,政府公务员添加企业微信那边的联系人,这样企业微信里的员工就能在自己的企业微信上与政务微信里的政府人员进行沟通。从而将这三个工具有效地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