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分享用瑜伽球锻炼内耳前庭玩法,儿童运动训练经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959
发表于 2025-4-2 01: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之前分享过一个视频,是关于用瑜伽球来锻炼内耳前庭的。有很多妈妈给我留言,询问具体该如何玩。今天,我就来写一篇详细的经验贴。

我一直非常注重墨仔的大运动发展和体能训练,原因有两个:

运动可以改造大脑。在孩子大脑处于飞速发育的阶段,运动能够促使感官体验进行整合,从而体现出大脑的发育和整合状态。运动能力越强的孩子,往往越聪明。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能够对孩子的内耳前庭、触觉、本体觉进行锻炼,以此防止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而感统能力是孩子提升专注力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我家有诸多训练工具,像攀爬梯,还有平衡木,以及轨道等。有指压板,也有绳子,同时还有呼啦圈和瑜伽球等。每天会抽出 10 到 30 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一同在游戏里达成运动训练的目标。这样做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促进亲子关系,可谓是两全其美。

攀爬梯和平衡木这类工具占地面积较大。如果家里空间不是很宽敞,就没必要准备它们。然而,瑜伽球却值得每家都准备一个。它一方面不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能拓展出很多游戏,使用时间很长,从宝宝出生到 4 岁都可以使用,并且操作简单,家中的老人也能够轻松掌握。

接下来,我给各位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下。在各个月龄段期间,要怎样利用瑜伽球来发展宝宝的运动能力呢?又要怎样利用瑜伽球来发展宝宝的感统能力呢?

各阶段的瑜伽球玩法

第一阶段:2个月-1岁

1、新生儿期练习趴

宝宝前三个月需要进行趴练习,这是之后大运动发展的基础。然而,很多家长反映宝宝不爱趴,只要一让宝宝趴,宝宝就会哭。这大多是因为家长辅助宝宝趴的方式过于无聊,从而引起了宝宝的反感。

如果宝宝不喜欢趴在床上或垫子上,那就让他趴在瑜伽球上。一定要牢牢扶住宝宝,接着爸爸或者妈妈要在宝宝的对面与他交流说话,同时让他看黑白卡,以此来引导他抬头,从而延长趴的时间。

宝宝清醒且精神状态极好,还未进入下一个小睡时,就可以进行趴的练习。要依据宝宝自身的能力,控制每次趴的时间,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地进行训练。

2、俯趴在瑜伽球上前后左右晃动--锻炼内耳前庭及触觉发展

宝宝在 2 到 6 个月这个时间段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落地醒。之前的文章里我分享过,落地醒的根本原因在于宝宝平衡能力不足。在被放下的那一瞬间,头部方向发生改变,这瞬间激发了莫罗反射,宝宝就会醒来。而控制平衡能力的一个重要器官是内耳前庭。

如果对这个有关大脑发展和原始反射的原理不了解,那么绝大多数家长不会注意到内耳前庭这个器官的发育对睡眠的影响。在大部分时间里,宝宝要么躺在床上,要么被抱在怀里,而这些姿势无法促进内耳前庭的发育。

宝宝出生之后,我们需要对宝宝的内耳前庭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常见的训练方法有毛巾秋千,其次是使用瑜伽球。

操作方法:

宝宝满月后可将其以俯趴姿势置于瑜伽球上。月子里若好好锻炼过宝宝的俯趴,此时他的头部应能抬起约 30°。若抬不到,可让宝宝侧脸贴在球面上,家长需用双手扶住宝宝整个背部,以保证宝宝不会从球上掉落。

先扶着宝宝慢慢向前,注意速度要慢;接着慢慢向后,速度也要慢;然后慢慢向左,速度依旧要慢;再慢慢向右,速度同样要慢。一开始晃动的幅度一定要小,比如可以先从 15°开始。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再慢慢增加到 30°,接着慢慢增加到 60°,最后慢慢增加到 90°。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增加度数呢?观察宝宝的反应时,有些宝宝的内耳前庭较为敏感,即便只是很小的角度变化,也会立刻让他们紧张起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让宝宝在同一个角度多锻炼几天,等宝宝不再紧张了,之后再增加度数。

每次练习的时间不会超过 2 分钟。每天白天会进行 2 到 3 次练习。这种练习并非单次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相反,当单次时长超过 2 分钟后,神经刺激就会“麻木”,也就没有效果了。



此外,在扶着宝宝晃动时,要鼓励宝宝抬头。如果有另一位家长,就蹲在宝宝的正前方,去逗宝宝让他抬头。

瑜伽球上存在一些小凸点。宝宝趴在球上并来回晃动,此时会与这些凸点产生摩擦。这种摩擦相当于进行触觉按摩,能够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利用瑜伽球与孩子玩捉迷藏、引导宝宝爬行

宝宝大约 6 个月时,爬行期即将到来。分离焦虑期也会按时来到。在这个时候,家长能够借助瑜伽球来帮助宝宝进行爬行练习。

很多家长反映宝宝不爱爬行,每次仅能爬一两步就会歪着屁股坐在那里。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两种原因:一是宝宝自身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力量和协调性不足,导致难以持续爬行;二是家长在宝宝爬行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鼓励,使得宝宝缺乏爬行的动力和兴趣。

宝宝尚未完全掌握爬行技巧,因不熟练而不想爬。没有特别有趣的事能吸引他爬起来。技巧需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练习,他才能摸索出爬行诀窍。而且爬得越多,自信心越强。我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宝宝:

选择一段恰当的距离当作爬行距离。接着,妈妈藏在瑜伽球后面,露出部分肢体,呼喊宝宝来找自己。宝宝此刻正对捉迷藏感兴趣,必定会努力爬过来找妈妈。当宝宝找到瑜伽球后面的妈妈后,妈妈要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对宝宝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此这般来回玩几次,宝宝就能爬起来了。

这个动图展示的是我用此方法协助一个宝宝练习爬行的过程。这个宝宝正要进行手膝爬,然而力量不够,再加上姿势反射的作用,上下半身无法协调整合。正因如此,宝宝刚爬起来就脸朝地摔倒在地上了。我教妈妈用这个方法玩了一天后,第二天这个宝宝能爬 4、5 步了,到第三天就爬到了 10 步。

所以,只要引导方法恰当,就能对宝宝发展大运动有帮助。并且,合理运用道具,也能很有效地助力宝宝发展大运动。

第二阶段:1-2岁

1、仰躺/坐着在瑜伽球上前后左右晃动

这个阶段的绝大部分宝宝已经能够独立行走,并且可以坐稳。然而,内耳前庭训练仍然需要持续进行,只是在这个时候可以用另一种姿势来进行练习。

让宝宝仰躺在瑜伽球上。宝宝的手臂要越过头顶向上伸展。接着向宝宝头部方向推球,直至宝宝双手触摸到地面。之后再把球推回来。再让球向左晃动。再让球向右晃动。如果宝宝对这个姿势感到害怕,一开始可以不要求宝宝非要用手触碰到地面。而是减少角度。只要先让宝宝熟悉仰躺这个姿势。然后前后左右轻轻晃动即可。

让宝宝坐在球上,家长双手扶住宝宝腋下前后左右晃动。

同上个阶段一样,每次训练2分钟,每天白天3-4组即可。

2、让宝宝自己滚瑜伽球玩

大多数宝宝喜爱推着瑜伽球前行。在推着走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尤其当球开始滚动时,还能发展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

第三阶段:2-4岁



1、俯趴在球上瞬间抓玩具---锻炼内耳前庭和手眼协调能力

这个游戏是我在视频中分享过的。首先让宝宝俯趴在瑜伽球上,并且双手向前摆放。接着在瑜伽球前面摆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要估算好距离,大约和瑜伽球的直径一样长,因为球需要向前滚动,这样能保证宝宝能够抓到玩具。然后大人分三个难度系数来抓着宝宝向前滚动,手要碰触到玩具并把玩具抓起来。

让宝宝瞬间抓到玩具。

家长用双手抓住宝宝的大腿,宝宝将腿绷直,接着推动宝宝向前滚动,使宝宝能够瞬间抓到玩具。

家长用双手抓住宝宝的脚踝,接着让宝宝的腿绷直,之后推动宝宝向前滚动,使宝宝能够瞬间抓到玩具。

这个游戏具有趣味性,宝宝大多喜欢玩。我们能够通过变换不同的玩具来吸引宝宝,并且除了玩具之外,水果、蔬菜、零食等都可以被利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感觉宝宝的手能接触到玩具时,要立刻将手拉回来,不能让手停在那里让宝宝去抓玩具。宝宝需要在短暂时间内,准确判断玩具的距离,然后精准地抓到它,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反应能力,让宝宝做到眼疾手快。

家长每次能够拿出 10 到 15 个玩具供宝宝抓取。抓取完毕后,让宝宝休息。每天可以进行 3 到 4 次这样的玩耍。

2、跳瑜伽球---锻炼内耳前庭和跳跃能力

大部分宝宝在 2 岁左右能够跳起来。游乐场里的蹦蹦床一直是孩子们很欢迎的项目。有些家长会购买一个小型蹦蹦床放在家中。要是不想买蹦床,那我们完全可以用瑜伽球来替代。

将瑜伽球顶在一个角落处,如此球便不会跑动。让宝宝光着脚站在瑜伽球上,家长用双手扶住宝宝腋下。接着宝宝开始跳跃,家长无需一直用力将宝宝举起一下下跳,只需偶尔突然举起让他蹦得很高。自始至终都需要宝宝自己跳起来。倘若宝宝跳得还不熟练,像不会双脚同时起跳,而是在球上来回跺脚,家长就可以举起宝宝一起跳。

跳球会消耗很多能量,宝宝跳五分钟就会出很多汗。因此,如果遇到下雨等特殊情况不能到户外进行活动,那么就可以在家跳瑜伽球来消耗宝宝的体能。

有一种玩法是宝宝跳起来时伸手去抓东西,还有一个家长站在沙发或凳子上,手中拿着一个玩具,在宝宝跳起来的时候,让他举起双手去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每次跳球的时间是5-10分钟左右,每天次数3-4次。

以上是瑜伽球在不同阶段的玩法。实际上,每天并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爸爸妈妈完全能够抽出原本用于玩手机的一些时间,来和宝宝一起完成这些游戏。倘若爸爸妈妈不在家,老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

但是需要注意这几个事项:

这些游戏不适合在睡前进行,因为容易导致过度刺激,进而影响宝宝睡眠。另外,当宝宝生病或者情绪状态不好时,不要强迫宝宝进行锻炼,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虽然这些游戏能够促进宝宝大运动和内耳前庭的发展,但是如果宝宝不是在开心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的,那么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每个宝宝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宝宝稍作引导就很乐意去做,然而有的宝宝却格外谨慎,起初不管你怎样引导,他都不愿尝试。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心急,可以爸爸妈妈一起玩给宝宝看。我家就是如此,像那个瑜伽抓玩具的游戏,我从 2 岁就开始引导,每次上课都有其他小朋友在玩,看了大半年后,终于有一天宝宝自己想通了,愿意去尝试了。玩游戏时需注意安全,要抓好扶稳,以防宝宝滚落。玩罢后,若担心宝宝自己趴着玩,就把瑜伽球收至他碰不到的房间,尽量别让宝宝在无人监护时独自玩球。买瑜伽球要选表面带凸点的。宝宝光脚站立时可以用,俯趴时可以用,仰躺时也可以用,能进行触角按摩,就像一个大的触觉按摩球。我个人买的是直径 65cm 的瑜伽球,它弹性好且质量不错,只是当时尺寸买小了,65cm 的玩到 2 岁后就有点小了。因此,建议选择直径 75cm 的瑜伽球,放在家里占地不大,还能满足各个阶段的游戏需求。

一个瑜伽球可以玩出多种花样,它既能促进运动发展,又能进行感统练习,两者兼顾,所以值得家中必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4 21:46 , Processed in 0.1131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