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干眼症患病率高与看电子屏幕有关及相关工作者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007
发表于 2025-4-3 07: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干眼症是现代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社会在发展,信息日益发达,多数工作需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在这些行业的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极高。很明显,“长期看电子屏幕”是干眼症(蒸发式)的一大诱因。本文将给出干眼症患者从事相关工作的解决办法。

一方面,人们在看电子屏幕时,因为处于“专注凝视”的状态(就像阅读、开车等情况一样),眨眼次数会从“15~20 次/min”减少到一半或者更少。这样一来,泪膜中的水分蒸发后,就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

「专注凝视-眨眼频率降低」导致「蒸发式-干眼」

一方面,看屏幕导致的干眼症状比阅读和开车严重得多。因此,除了主观上眨眼变少这一因素外,“电子屏幕光本身”对干眼症应有不小影响。众所周知,有一种针对“电子屏幕光 - 防护”而设计的眼镜,即防蓝光眼镜。那么,看屏幕时戴上防蓝光眼镜对干眼症是否有用呢?

有效的防蓝光眼镜(或屏幕膜)对于预防干眼症是有作用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防止干眼症加重也是有作用的,同样非常必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这些事实(见下文)。

防蓝光只是针对干眼症某一特定诱因的防护措施,并非干预治疗性的措施。如果已经患上了干眼症,想要改善干眼症状,就应该结合干眼症的其他诱因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常能听到干眼症患者反映:“滴人工泪液后病情越发严重,人工泪液没什么用!”实际上,防蓝光眼镜起到防御作用,人工泪液只是暂时维持,它们都不属于治疗手段,是有作用的,但或许还不够。“缓解一时的症状”和“病情因未根治而持续恶化”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根治性的改善需要与其他措施一同施行。比如可以进行抗氧化处理,还可以补充ω - 3 ,用其来替换睑板腺中的油脂,从而避免油脂堵塞。

本文会详细阐述“电子屏幕光”导致“干眼症”的原理,同时也会探讨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

「电子屏幕光」是如何诱发「干眼症」的?

电子屏幕的光,大多是 LED 光。然而,不管是何种显示屏,它们的光谱都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具有明显的“蓝光尖峰”。

防蓝光理念兴起的原因在于屏幕蓝光峰会“加重眼底的氧化应激”并且“致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死亡”。然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屏幕蓝光对“眼表”存在类似影响。它会诱导角膜上皮细胞凋亡,还会提高眼表氧化应激参数。这些影响使得干眼症相关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多,泪腺出现腺泡萎缩、空泡分布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

研究1:单色蓝光影响「小鼠」眼表

在蓝单色 LED 的环境光下饲养小鼠 10 天

【结果及分析】

1.蓝光组小鼠与众不同的表现有:

说明:

2.各组小鼠泪液量:始终与「初始值」无显著差异。

单色蓝光会引起小鼠患上干眼症,这种干眼症并非“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而是“蒸发型-干眼症”。

研究 2 表明,常规 LED 的蓝光,其峰值位于 460nm 处,会对“大鼠”的眼表产生影响。

福建医科大学眼视光学教研室在 2022 年 7 月于《国际眼科杂志》发布了一则研究。该研究是在不同蓝光含量的 LED 环境光下饲养大鼠 4 周,且模拟了自然昼夜,每天照射 12 小时。

【结果及分析】

1.「干眼症-相关指标」的变化

「LED蓝光(尖峰约在460nm)」含量越高,大鼠眼表:



LED 蓝光,其尖峰约在 460nm ,会引发大鼠患上干眼症或者使大鼠的干眼症加重。

2.「氧化应激(眼表)-相关指标」的变化

LED 蓝光的含量越高,就会使大鼠泪腺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阳性表达提高。同时,LED 蓝光含量越高,也会使大鼠泪腺中白细胞介素(IL-6)的阳性表达提高。

LED 蓝光,其尖峰约在 460nm ,加重了大鼠泪腺的氧化应激。

研究显示,3 至 410 纳米到 480 纳米之间的蓝光对“人”的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有影响。

《  &  》杂志在 2014 年刊登了一则研究。这则研究使用了 7 种不同波长的发光二极管,这些波长在 410 到 830 纳米之间。同时,以 8 种不同的辐射剂量对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照射,这些辐射剂量在 0 到 100J/cm²之间。

【结果及分析】

细胞存活率方面,仅两组受到影响,且影响范围在 410~480nm 之间;细胞外 ROS(活性氧)水平方面,仅两组诱导出了显著的 ROS 生成,生成范围也在 410~480nm 之间。

由此推测:

角膜上皮细胞会发生凋亡,粘液层会出现流失的情况,水层也会随之流失,这样就会引发干眼。对于“有益/有害蓝光”的辟谣:

研究4:看手机/电脑屏幕影响「(活)人」泪膜和眼表状态

《Plos One》杂志 2018 年刊登了一则研究。该研究中,有 80 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观看“智能手机屏幕(实验组 - 黑柱)”和“计算机显示器(对照组 - 白柱)”,持续时间为 4 小时。

【结果及分析】

1.「眼表症状」和「泪膜状态」:

2.眼表「氧化应激程度」和「活性氧ROs浓度」:

说明:

移动幅度大,距离不断改变,导致眼睛需不停调节。

……

要点总结:依据上述发病原理,怎样做到“预防干眼症”或者“防止其加重”呢?其一,【防御】要做到有效防蓝光。

本文首先强调了:只有有效的防蓝光眼镜(或屏幕膜)对“干眼症”才起作用。并非所有名为“防蓝光眼镜”的眼镜都能“有效防蓝光”!

割韭菜产品 1 是蓝光格杀勿论,其过滤范围为 380 至 500nm;割韭菜产品 2 是跑偏了,其过滤范围是 380 至 450nm,防的是一部分“蓝色的光”,而 LED 蓝光(λ = 430 至 480nm)未受太大影响。

【无效-防蓝光】反面教材汇总:

……



割韭菜-2:为什么不能只防“有害蓝光”,保留“有益蓝光”?

“有益”的部分,其范围在 450 至 500nm 之间,同时也有其他说法,如 445 至 505nm 以及大于 455nm 等,这些不同的范围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经实验证明,这部分对眼表和眼底都存在伤害,并且伤眼的风险比“有害”部分还要高。(详情可查看这篇和这篇)

所以,防护波段必须瞄准 LED 蓝光的峰值,这个峰值在 430 到 480nm 之间。

割韭菜-1:为什么“过犹不及”(过量防护也是不好的)?

你或许会觉得,总之是蓝光的责任。从理论方面来说,多进行一些防护总归是更稳妥的。只要没有遗漏掉需要防护的波段,就能保证不会出现问题。这个思路确实是正确的,然而,它没有遵循“人眼的本性”。

不难想象,人类在漫反射后的、强度适中的太阳光中沐浴了万亿年而进化。眼睛对太阳光的适应性是最为良好的。所以,阳光下的色彩对于人眼而言是最容易被辨认的。倘若电子屏幕光经过某防蓝光产品过滤后,其光谱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比如像“割韭菜 -1”那样的情况,那么眼睛所看到的画面与自然界之间就会存在巨大的、足以引发不适的色差。长期看向这样的画面,会使视锥细胞的敏感度降低,大脑辨色会变得更加费力,容易引发眼疲劳;对于儿童来说,还会影响他们的感色能力。

色差严重时,主观感受上也会有明显不适

所以,过量防护实际上是一个存在“顾此失彼”情况的措施,防护之后的场景会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对眼睛造成伤害。

为避免“色差伤眼”的情况,“有效 - 防蓝光”的宗旨应该尽量接近太阳光。把 430 - 480nm 过滤掉约 60%,这样能让光谱形状最大程度地接近太阳光,进而把“色差伤眼”的问题降到最低。(重度干眼症可选用“柔光”款)

p.s.关于“如何有效防蓝光”,务必用心读读这两篇:

怎样能做到有效防蓝光呢?哪些人需要防蓝光眼镜呢?能够接受屏幕变黄的情况,硬件防蓝光和软件防蓝光的显示器在防蓝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呢?2.【断后】抗氧化-DHA

本文首先声明:防蓝光仅是针对“电子屏幕光”的防御举措,并非万能,比如对于“睑板腺堵塞”它就无能为力,“根治性改善”需辅助运用其他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辅助手段来“断后”呢?

总结以上 4 项研究可以发现,屏幕蓝光对眼表的伤害是通过“加重氧化应激”来实现的。因此,“眼表抗氧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下图能够看出,氧化应激会通过多种途径,比如破坏泪膜脂质层、攻击神经元髓鞘、引发各种细胞病变、导致结膜杯状细胞功能障碍、泪腺功能障碍以及引发炎症等,从而加重干眼症,并形成恶性循环。眼表抗氧化能够从根源上对干眼症进行改善,是一种“治本”的措施。

其实不只是干眼症,护眼就如同一场“全眼抗氧化”的战斗。当氧化应激过量时,各种眼病便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如下图所示),其中最为普遍的有“眼表 - 干眼症”“玻璃体 - 飞蚊症”“眼底 - 近视”。因此,做好眼部抗氧化工作,除了能改善干眼症之外,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的附加益处。

抗氧化通常分为两类路径。一类路径是降低氧化应激的压力,促使自体酶的抗氧化系统得以产生;另一类路径是补充非酶抗氧化剂。然而,视网膜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就像大脑有“血脑屏障”一样,眼睛在从食疗补充剂中吸收营养时,也有一层“血视网膜屏障”。只有特定的营养素能够穿过,比如叶黄素、DHA、花青素可以通过食物补充,但同时存在转化率的问题。内服的抗氧化剂大多无法穿过这层屏障补充到眼睛。因此,采用眼贴或眼药水的形式更为直接,并且眼药水一定要杜绝使用防腐剂。

维生素 A 能够对“粘液层异常型 - 干眼症”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叶黄素就像是“会行走的防蓝光眼镜”。DHA 具备“最为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其他的抗氧化剂可以起到辅助抗氧化的作用。

眼睛营养物的三剑客“叶黄素、花青素、DHA”中,叶黄素和花青素是抗氧化剂。若能成功补充到眼部,便可通过“路径 2”缓解干眼症。DHA 虽不是抗氧化剂,但能“花式抗氧化”,通过“路径 1”缓解干眼症,比如提高谷胱甘肽水平,降低 ROS 产量,代谢形成神经保护素 D1 等,其效果不逊于抗氧化剂。最重要的是,DHA 属于ω-3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不像饱和脂肪酸那样熔点高且易凝固(会造成睑板腺堵塞),DHA 的熔点为-44℃,所以对睑板腺而言,是极为优质的“好油”,经常补充就能彻底疏通。DHA在临床上对于干眼症的改善成果是尤其显著的,见下图。

综上所述:

对于干眼症状来说,看电子屏幕时做好有效的防蓝光是有实际作用的;因为蓝光会加重眼表的氧化应激,进而使干眼症状变得更糟,所以,应当做好必要的“抗氧化”工作,尤其是补充 DHA,这有助于从根源上改善干眼症状。这样双管齐下,就能使效果加倍。

【996电脑族-护眼指南】

【家长必看-近视防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4 23:47 , Processed in 0.1143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