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车墩镇劳务市场:大龄工招聘有标注,来沪求职者的现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7016
发表于 2025-4-3 10: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车墩镇劳务市场中,针对大龄工的招聘信息都会被特别标注出来。本文的图片全部都是摄影展翔所拍摄的。

在车墩镇劳务市场,针对大龄工的招聘信息都会特别标注。

李幸福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决定与丈夫老叶一同回上海打工。今年 4 月,他们告别了老家的亲戚,再次回到松江从事“扛楼”工作,也就是将装修所需的沙子和石头搬运上楼。在“重操旧业”之前,李幸福并非没有想过去工厂碰碰运气,然而不少招聘启事中都写着“45 岁以下”的要求,这让她望而却步。她经过多次考虑后,放弃了去工厂工作的念头,依旧和丈夫老叶在微信中寻找工作机会。

李幸福是来上海找工作的众多人中的一员。与其他人相比,她较为幸运,因为她早早来到上海打拼,找到了一个虽辛苦但能称之为后路的谋生方式。然而,还有许多人仍在劳务市场徘徊,只为寻找一份工作。

此外,由于熟人介绍、短工日结、不签合同、身份敏感以及超龄等各种原因,许多蓝领零工在入职时没有进行身份登记。这些“统计之外的人”,在劳动力市场处于怎样的状况呢?

近期,劳动报记者对本市的几处劳务市场进行了走访。他们记录下了那些在上海努力打拼的求职者的故事。

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

在上海周边,有很多劳务中介门店。在互联网平台出现之前,求职者获取岗位的最佳选择和最有效率的选择就是这些劳务中介门店。在这里,岗位的情况、薪资的多少、要求的内容,甚至需要缴纳的管理费(中介费)等一切要求都被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了能更有效地让人们找到工作。无数涌入上海的打工人,他们曾拖着行李在劳务中介门店外徘徊。他们期待着能够实现进厂、打工的“一条龙”服务。

松江区车墩镇的北松公路,在上海是一条有名的劳务工市场街。6 月中旬,记者来到此地进行实地探访。记者发现,整条街上几乎看不到求职的人。在每一家中介公司里,都零星地坐着一些正在等待上工(日结)的人。

蓝帝劳务人才市场规模较大,就在不远处。这里的情况与别处不同,大厅里坐满了等候的人。当记者出现时,门口“招揽”生意的负责人还在推销工作,他说:“快递仓工资日结,每天 260 元。”

正在等待上工的求职者。

找工作是一件难事,这是不少来这里找工作的人所深切体会到的。尤其是好工作,这里特指收入高的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每小时 16 块的工作,这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北松公路一排劳务中介门店的尽头与公交车站之间的马路边,坐着一些在劳务工市场未能如愿的人。一位从杭州来上海碰运气的务工者马先生告知记者,他拥有叉车驾驶证,原本以为能找到一份比之前待遇更好的工作,然而找了整整一个下午后,发现工资普遍不高,难以让自己满意。

找不到工作的人,正在门店附近的马路边休息。

找日结工作,即便每小时不到 30 元也愿意干。在记者所加入的一个日结微信群中,有一位小哥明确提出了对薪资的要求。不过,记者经过调查得知,日结工的普遍收入处于 18 至 24 元每小时这个范围,而 27 元左右已经算是“高收入”了,与小哥心中期望的 30 元左右还有差距。这类工作的内容包含快递仓库、邮政、下载软件推广、传菜员、保安等,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

记者线下走访得知,除了日结工作之外,招聘主要是以进厂打工和从事快递外卖为主。进厂的工资大多集中在每月 6000 元到 8000 元这个范围。而快递外卖的工资更高一些,能够找到每月 8000 元的工资,也能找到每月 10000 元的工资,甚至还能找到每月 12000 元的工资。

招工者如今陷入了一种困境。一方面,候选人数量少;另一方面,靠谱的人更少。下午四点半的时候,距离发车时间不到半小时,泽满人力资源的喇叭持续传出招工广告,内容为“280 元,日结!”隔壁劳务中介公司的人不禁询问:“还没招满吗?刚才不是 260 元吗?”

附近不少居民表示,找工作的人跟前些年相比,尤其是前两年,明显减少了很多,并且这条街上的劳务中介门店有的已经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了。

招聘行情还在“慢热”中

工作不好找,有的人只能徘徊在市场里等待机会。

李幸福的“工头”宋沙子在和记者通话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活少,比之前差”。宋沙子的手机里有几十个像李幸福夫妇那样的工人。每当有活的时候,他发一条微信,工人们就会在凌晨起床,跟着老宋从松江出发,在全市搬运沙子和石头。

以前夏天是装修的旺季,那时候我们的活很多。然而今年,单子特别少,现在每天也就只有三四辆车在跑。以往达到最巅峰的时候,老宋手上有 12 辆车,并且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

活少了,老宋在挑人时变得更加谨慎。像李幸福夫妇这样的“熟手”自然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活好、能吃苦、知根知底,用着让人省心,能让老宋远离劳务市场。而那些在街边找工作的人,老宋更是看不上,他觉得那些人不行,没有技术,活干不好,态度也不好。

劳务市场里,许多人会带着行李来求职。



这些劳务中介门店构成了一个“流量”市场,求职者会在不同岗位之间持续流动,而中介门店凭借收取安置费、介绍费等方式来赚钱。上海闵浦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其在招聘领域已经有 20 年的从业经历,所以对行业内的各种现象更为敏感。

中介向劳动者收取介绍费的情形,多年未曾出现了。之前行情好的时候,是用工企业出资通过中介来找人。而现在中介要向求职者收费,实际上这是岗位供不应求的一个信号。

李伟将今年上半年的招聘市场概括为“慢热”。在他看来,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需求呈现慢热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求职者也处于慢热的状态,正是这两者的慢热导致了如今“求职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的现象。

零工市场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从制造业方面来看,今年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的招工需求。这种需求并非从年初就大量存在,而是呈现出由少到多逐渐提升的态势,并且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企业招聘的大多是阶段性的短期工,像一些辅助工等。如果核心员工没有流失,企业就能够保证工厂的运作。即便有少量订单在短期内爆发,凭借原有员工加班也能够解决。所以企业方的需求不是很旺盛,处于一种不温不火且见好就收的状态,更多的是在为下一期的复苏做准备,这导致了市面上岗位减少,好工作难以找到的局面。李伟如此解释。依托于消费复苏的服务行业招聘,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应聘市场中,部分求职者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找工作。除了这部分原因外,求职者的迫切度在下降。大家对工作的追求更加多元,例如希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找到与自己职业规划合拍的工作。还有的求职者对工作的环境、条件有更高要求,所以不愿意随便入职。这种意愿进一步加剧了好工作的竞争。

李伟告知记者,从招聘饱和度方面来看,公司业务有所缩减;从求职者规模方面来看,公司业务也有所缩减。与 2019 年相比,目前仅达到 70%-80%的水平,但李伟依然在坚持。

闵浦人才最大的人才综合市场里,线下求职的人数以每年 20%的速度在递减。从曾经巅峰时期每天能有 1000 人来面试,到如今缩减到每天 300 人。原先热闹的人才市场大厅变得有些空旷了。劳动者曾经一度离开上海又回来,但由于应聘渠道增加以及求职者目标更明确等原因,还是使得当前线下求职人数减少了。目前,我们通过转型开展抖音直播这一方式,并且面向外省市,从而维持了每天招聘量在 1000 人上下。

李伟称,在他从业的 20 年时间里,这是他觉得最没有压力的一年。他表示企业比较佛系,求职者也挺佛系的,即便市场不热,招聘依然在持续进行着。

快递等新业态需求稳定

快递外卖配送工作是劳务市场的“香饽饽”。

快递不会倒闭,并且一直都在招人。6 月 16 日,记者通过扫码加入“岳杨日结群”,在群里有人正在询问是否有顺丰的工作,此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回答。

彼时,“618”的氛围正处于最热烈的时候。快递以及相关行业俨然成为了劳务工市场中最大的“金主”。像“桃浦邮政,300 一天,15:30 集合发车”以及“顺丰,320,管吃”这样的信息不断涌现。众多的高工资每天都在群里频繁出现。

“618”过后,原先贴满的快递日结工作已撤下。

事实上,快递工作是劳务市场里的“香饽饽”,与快递工作性质相近的外卖配送工作也是如此。在蓝帝劳务人才市场,门口的日结专区被快递相关招聘信息占据了。在杰英职介,外卖配送的招聘信息形成了一个专区,并且相比一旁的工厂招聘信息,工资明显要高很多。

现在是 618 期间,一直都缺人。有 320 元的那种情况,过不了几天就不会有这个价格了。在蓝帝劳务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跟记者说完这句话后的半个月,也就是 6 月 28 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那时,昔日门口贴满的日结招聘信息已经被撤掉了,只留下了一张“落单”的“下载手机 APP 推广”的工作。

618 已经过去了,没日结了。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这样说道。在勇诺劳务的另一处,10 天前邮政工作能开出 300 元一天,如今日结工资降到了 150 元/天。虽然“降价”的速度很快,但工作依然很抢手,仅仅过了十几分钟,店主喊出的“最后两个名额”就被“没了没了”的回应所取代。

为何快递外卖招工依然热门呢?竞通劳务的老板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一是工资高。别看工厂说有 8000 多元,那其实是算了加班工资的。现在很多工厂都不加班了,员工到手的工资只有四五千元。二是工厂招工还得面试。而快递、外卖行业除了比较辛苦之外,一直有需求,员工去了就能马上上工。

年龄“卡得死”大龄求职“更难”

很多招聘信息里,对年龄等都有明确要求。

让李幸福决定放弃进厂打工的关键因素,实际上是工厂对年龄的限制。大家都说 45 岁以上的不要,这让他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变得苍老了,也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了。

在城市周边的劳务中介门店中,似乎不论是什么身份,都能在此找到工作。这里有日结工、短期工、长期工等各种工种,琳琅满目,“总有一款适合你”,甚至能够满足学生打零工的需求。

在一家劳务公司内,记者见到两位结伴找工作的男子。其中一人给另一人介绍情况,说:“他以前做过生意,贷款方面有些问题,不过绝对不是高利贷。他能找到工作吗?”就在被介绍的男子有些不好意思,打算拉着同伴离开的时候,老板却依然坚定地表示:“加入群,我帮你找工作。”

然而,在这样“万能”的市场中,有一个群体并未受到青睐,那就是大龄求职者。40 岁、45 岁、50 岁的门槛在市场中随处可见,并且对于女性来说,这种门槛更为苛刻。

在一些劳务中介公司,记者发现很多招聘启事对求职者的年龄有明确的要求。

面对“大龄打工者好找工作吗?”这个问题,多数劳务中介门店老板都认为找工作困难。有一家劳务中介门店老板表示,可以找到一个在超市管理推车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时薪是 22 元。还有一家劳务中介门店老板表示,如果面相年轻,年龄可以比 45 岁稍大一些。



35 岁被视为一个门槛。马先生已经 36 岁了,他对辞职来上海的决定有些后悔。他明显察觉到,今年“年龄”对他的限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格。

竞通劳务的老板向记者透露,今年找工作比较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僧多粥少”,也就是岗位变少了,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同样条件的人来说,企业肯定会选择更年轻的。他还透露,即使有些岗位没有明确写出年龄要求,但大龄打工者进入面试后也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前几天,有一个从湖北来这里找工作的人在我这儿。他每天中午都在我这儿吃面。在竞通劳务不远处的一家淮南牛肉汤店内,老板与记者闲聊。这名劳动者 50 岁出头,连续在这条街找工作好几天了,结果不理想,最终决定回老家。

今年的人不多。以往像达丰电脑这样的大厂,每天都有好几车的人被拉走。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看着逐渐稀少的客人,小店老板心中有些惆怅。

掌握技能才能提高议价能力

闵浦人才市场招聘大厅。

当前,招聘的分流局面已经形成。在上海,中低端岗位的优势并不突出。针对劳务市场不温不火的现状,李伟表示,随着国家的发展,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劳务工被分流出去。上海曾经所具有的“收入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了。如果求职者距离省会比较近,他们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去省会打工。只有那些来自三线城市的求职者,当收入差价足够大时,才会选择来到上海打工。”

工作机会出现分流,这确实引发了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挤压了大龄求职者的生存空间。然而,李伟认为,“4050 后”大龄求职者数量不断增加,其背后蕴含着深层原因,那就是上海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发生了转变。过去,上海是制造业的重要高地,在那个时期,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年龄有一定要求,主要是基于追求效率的考量。如今上海在进行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工厂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需要的是有知识且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龄求职者往往由于不符合要求而被淘汰,他们只能再次回到市场或者选择离开上海。

那么,在此背景下,求职者该如何求变,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李伟认为,核心在于掌握技术。驾车货运的收入比快递送货更高一档,这表明技术对个人收入影响很大。李伟还举了房屋装修技术工的例子,比如粉刷,在上海一天能有 800 元收入,并且通过内部介绍,他们的活也不少。所以他们不愿意接受劳务市场这么低的工资,而到劳务工市场求职的,往往是没有技术的年轻人。

上海科洛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校长龚玉婷与李伟持相似观点。她从自身角度对当前求职者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分析。今年,招聘市场展现出了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产业不断调整,制造业招聘需求跌入谷底。

一是大厂存在减岗减员的情况;二是大中专院校的应届生进入市场,他们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工作,这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双重压力。

一是薪资待遇涨幅不明显,基本和去年一样;二是有些企业岗位存在延长工作时长的情况;三是有些企业岗位出现减少其他福利待遇的现象,这属于变相降薪。

受此影响,本就不充裕的招聘岗位自然也提高了要求。

应该说,薪资预期的差距较为明显,岗位与专业不匹配的情况也更为突出。求职者需要放宽自身的择业选择,并且要及时调整心态,这样才更有可能在市场中获得好的工作。

她提醒求职者要持续加强学习,提升对新技能的掌握。因为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社会需求催生了新产业,然而与之对应的新职业供给增长并非那么迅速。所以她建议大家在找工作的同时,要抓住新行业的机遇。

市场会慢慢回归常态

从大环境来看,现在的就业市场存在压力。然而,我相信招聘和就业市场会比较平稳,并且会慢慢回归常态。面对未来,龚玉婷始终充满信心。她认为,虽然普遍存在着压力,但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目前,上海市政府提出到 2025 年制造业 GDP 占比重回 25%。这一举措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也表明制造业招聘市场回暖即将到来。在此期间,政府部门正在积极稳岗促就业。2023 年,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明确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援企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如东西部劳务协作等,以实现推动充分就业的目标。我相信招聘市场会比较平稳,就业市场也会比较平稳,并且它们会慢慢回归常态。

劳务公司也在转型,通过直播等进行招聘。

近期,闵浦人才市场,也就是李伟所在的那个,与闵行区政府合办了全市首场的“零工”专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吸引了 300 多名求职者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 160 余人,现场岗位匹配成功的有 76 人。

未来,“零工市场”将引入完善的职业规划服务、技能培训服务以及创业指导服务,以促进求职者精准就业。

(文中李幸福、宋沙子为化名)

探访沪上劳务市场,探寻“供需密码”!“求职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只有具备技能,才会有议价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29 13:38 , Processed in 0.1012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