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课总结-创业课总结报告-创业课的总结
创业培训课让我学到了许多。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虽短,但课程结束时我收获颇丰。“创业”这个词语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了新的诠释,它并非仅仅是其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在这一个月的课程里,我们经历了有领导小组讨论问题,经历了相互自我介绍游戏,经历了企业模拟生产,经历了创业主意的产生,经历了创业者必备的素质,经历了 SWOT 分析方法的运用,经历了 SIYB 的作用,经历了未来的创业者优势与劣势的分析等。而在一个月的培训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个培训环节,一个是企业模拟生产,另一个是对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素质的讨论以及相互自我介绍游戏。首先,从企业模拟生产开始说起。企业模拟生产是由生产、销售、策略、消费等方面组成的。老师让我们模拟的企业生产较为简单,与 ERP 相比,其简单程度不是一星半点。我们小组有三个,但整体成绩还可以。一个好企业需要好销售。我们模拟的企业在销售与战略方面较为成功,不过有两点没把控好,一是企业盈利后对员工工资福利处理不合理,二是对社会公共关系处理不合理。一个企业的形式越来越好,然而对员工的福利却越来越少。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有这样的企业,是没人愿意为其工作的。因为员工会觉得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觉得不值得。这样的 CEO 太没远见,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发展,从不顾及员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我们企业与其他两个小组相比,已有足够的剩余资金。然而,在捐赠和对社会的贡献方面,我们做得太少了,完全不像一个大企业应有的做法。当然,我们能赢得第一,这得益于我们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优良,进入市场的产品从未有不合格的,也符合我们企业走中高端路线的发展策略。我们团队有一位创新天才。他无论何时,都对产品创新怀有特别的热爱和执着。他能够在第一时间研发出最新的产品。他为我们企业销售额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对产品质量有着完美的追求。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我们组仅有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然而其他成员之间也会相互配合。倘若我们小组将所有任务都交给这一个人去做,那么他是绝对不可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众多的生产任务的。我们不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大部分成员既不会也不适合进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然而,我们追求大众的目标是相同的。大家一致认为,应先想办法让企业存活下来,之后再谈创新与研发。倘若企业不能按时交货,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会被市场所淘汰。
其次,是在相互自我介绍的游戏中学习到的。这个游戏很简单,大家玩的时候要相互介绍,把对方介绍给其他同学。最好的效果是,初次见到他的人都能记住他,这样就算是成功了。玩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游戏背后考验的是我们沟通并获取对方信息的能力。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其当作一个游戏来玩,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因为受到我们专业的影响,分成三个小组的同学在玩这个游戏时,老师点评大家没有放开玩。她认为我们身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放得开,然而从你们身上,她并没有看到这种情况。
https://img0.baidu.com/it/u=4227067666,179330370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第一,没有清晰描述对方的名字,最好能让所有人都知晓其拼写方式,这样就不会在下次见面时叫不出名字或写错对方名字而导致尴尬。而老师具备过目不忘的记名字能力,这让我们对她产生了另一种敬意。
第二、合理运用听、说、写三种方式获取对方的信息。
第三、尽快习惯你当前所在的表达环境,不要受气氛的影响。
第四,要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以及不良的表达习惯,同时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而这些与平时参加的活动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这个游戏,我看到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首先,我们讨论了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需要明确的是,具备这些素质并不意味着创业就一定能够成功。其次,如果具备以下这些素质,那么与处于同一阶段的其他人相比,你会更具有创业优势,并且取得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11.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是基本素质的要求。
11. 要有对新鲜事物的预知与感知能力。这是我们三个小组与老师共同总结得出的初步结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备所有上述能力,然而其中超过一半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https://img0.baidu.com/it/u=3233470867,122134410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总结:用老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出的意见来对这篇心得进行简单总结。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我们不应忙于创业,而应先就业。因为刚毕业的我们多数人尚不具备创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创业的结果仅有两个字,即“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失败就不选择创业。如果你选择创业,要仔细思考创业与就业的利弊,权衡二者给你带来的经济及其他后果。如果这些后果你都能承受,那么你就可以立刻决定是否创业。老师的意见是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三五年后再创业,如果发展良好,就将其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
供稿人:叶锐文 审稿人:邓飞审批人:孔婉琳
页:
[1]